敦煌研究院院长(敦煌研究院院长锦诗简介)

qianeng 122 2022-09-14 06:51:11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敦煌研究院院长,以及敦煌研究院院长锦诗简介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钟南山院士再获大奖,颁奖基金有何背景?

     11月3日 ,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颁奖大会在京举行。 2020年度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授予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钟南山院士,同样获得此荣誉的还有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研究员。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是享誉国内外的科技大奖,获奖者会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100万港元。

      终南山院士是“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一直是研究重大呼吸道传染病以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研究的权威,在重大呼吸道传染病以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贡献,之前也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和“全国先进工作者”、“改革先锋”等光荣称号。

    1994年,何梁何利基金由香港爱国金融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国伟创立,旨在奖励中国杰出科学家,服务于国家现代化建设。 根据何梁何利基金网站介绍,能够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的必须要是杰出科学技术工作者、长期致力于推进国家科学技术进步,贡献卓着,历史上取得国际高水准学术成就者、在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科技突破,攀登当今科技高峰,领先世界先进水平者、推进技术创新,建立强大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其产业居于当今世界前列者。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下设“青年创新奖”、“产业创新奖”、“区域创新奖”三大类。

     在今年抗疫战中,钟南山院士在第一时间坚守在工作的第一线上,为抗疫的胜利付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这个奖项的评选非常严格,能够获得该奖项的钟南山院士是实至名归的。

千年莫高,梦幻佛宫

它,是一个梦,是令一切旅行爱好者梦萦魂牵的地方。它不像西藏,可以令你逃离喧嚣的凡尘,朝圣心灵的圣地;它也不像江南,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水墨风情;它更不像大都市的灯火阑珊,让你意犹未尽,陶醉其间。它有的只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与苍凉,是扬鞭大漠,纵马戈壁,穿越古今丝路的万丈豪情,是商队的驼铃声依旧在耳边响起的回音,它-就是敦煌。

敦煌,古称沙洲,一座拥有二千多年 历史 的文化名城。位于甘肃西部的茫茫戈壁中,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汉武帝时,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敦煌进入鼎盛时期,被称为“河西四郡”之一,成为古丝绸之路上的名城重镇, “敦,大也,煌,盛也”足见其当时显赫的地位。

敦煌的 历史 ,是个延续千年的梦。古老的经卷,肃穆的佛影,飘逸的飞天广场,曼妙的乐舞身姿……敦煌,一个永不缺乏传奇的神秘世界,在等待着那些热爱、钟情敦煌的人们去 探索 和发现。莫高窟、月牙泉、雅丹地质公园等,无不向世人展示着敦煌广漠的风情和永远的经典。其中的 莫高窟 ,更是中华艺术美学世界的一块瑰宝,是我国 壁画 艺术的一块圣地。有专家说风沙正严重侵蚀着莫高窟,莫高窟总有一天是要消失的,它已是千年高龄,还会不会有下一个千年?这所有的一切都驱使着霞客尽早一天走进敦煌,去拜访那千年莫高,梦幻佛宫。

沿着青甘环线,从大柴旦出发奔赴敦煌,途经海拔3860米的“当金山口”,从青青草原到茫茫戈壁滩,感受着大西北的不同景观。一路长途跋涉,终于走进了敦煌。

最先入眼的就是那绵延起伏的鸣沙山,一片荒漠中低矮的城楼,精神一阵恍惚,脑海中闪现出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深情离别的情景。想象着背靠着它的莫高窟是怎样的令人惊叹。

在距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长长的栈道将大大小小的石窟曲折相连,洞窟的四壁尽是与佛教有关的壁画和彩塑,端庄的佛影,灵动的飞天……庄严神秘,令人屏声敛息。这里,便是世界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莫高窟。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是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莫高窟分上下五层, 南北长约1600米。始建于东晋太和元年(公元366年)。据记载,一位德行高超的和尚乐尊柱杖西游至此,见千佛闪耀,心有所悟,于是,凿下第一个石窟。从十六国到元朝,石窟的开凿一直沿续了十个朝代1500年,至今,乐尊的那个石窟早已无法分辨得出,而莫高窟经过风沙侵蚀仍保存着十个朝代的750多个洞窟,窟内壁画四万五千平方米,彩塑三千余身和唐宋窟檐木构建筑五座。此外,还有藏经洞发现的四、五万件手写本文献及各种文物,其中有上千件绢画、版画、刺绣和大量书法作品。如果把所有艺术作品一件件阵列起来,便是一座超过二十五公里长的世界大画廊。

这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 1987年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受最重点的文物保护。

从敦煌市区向东南方向驱车30分钟,越来越接近莫高窟了,心情莫名地兴奋起来。刚下的车来,一股热浪便扑面而来,头顶上方刺眼的阳光照得人睁不开眼睛,每个人几乎都是汗流浃背。 莫高窟前临宕泉河,干涸的河床两端绿意葱茏,展示着顽强的生命力。

顶着38度的炽热高温,通过石桥走向莫高窟,里面高大挺拔的杨树一丛丛、一抱抱簇拥着生长在一起,它们根系相连、树冠相接,肥硕的叶片遮挡住了刺眼的阳光,为远道而来的行人带来了一片浓荫。

穿过树林,那长长栈道上曲折相连的大小石窟赫然出现在视野之中,每个石窟的墙壁上都钉有一个蓝色标牌。沉静肃穆的佛像、反弹琵琶的飞天就安静地矗立在这一个个大小不等、年代不同的洞窟里,任 历史 的尘沙将它们穿越古今带给现代的我们。莫高窟的标志建筑九层塔更是经过千年的洗礼依然巍峨耸立。

已经走过很多地方,由衷地赞赏莫高窟的 旅游 管理。这里是由敦煌研究院的专业导游带领游客进行讲解,她们都是统一着装,很有秩序。每集齐十名游客,成为一队,由导游带领进入景区,导游给每个人发一个接收耳机,使得每个人都可以清楚听到讲解。

洞窟大大小小几百个,不可能每一个都开放游览,每一天只开放部分洞窟,而每一个导游的游览路线都是不同的,这样就错开了每一只队伍,使得景区内不会拥堵而每位游客都可以更好的欣赏,同时也保护了文物。有时会遇到平时很少开放的珍贵洞窟刚好那天开放,那就是运气好了。我们就幸运地参观到了九个洞窟。

那是一种怎样的大美啊,满壁风动,天衣飞扬,身姿柔美的飞天就这样活灵活现地展现在眼前。还有洞窟里庄严肃穆的佛像,雄浑博大,无不彰显着古代高超的技艺水平,真是千年敦煌壁,万古绝世画。这些穿越千年时光隧道的佛像、壁画颠覆着我的视觉,是什么力量,驱使着那些工匠前赴后继的来到这里?那窟顶的藻井图案竟是如此美妙,而脚下的西夏石砖古往今来又被多少善男信女轻踏?

飞天是侍奉佛陀的菩萨,能歌善舞,千年前的工匠们给我们呈现了一个优美空灵的想象世界,目见这些已变色褪色的飞天,顿生酸楚,而那些被数国强盗剥损盗走的印记,更是让人难以言语的愤慨。九层塔内一尊25米之高的大佛,讲解员说它为当时的一户富人出资建造,一年建1米,整整长达25年之久才建好,如果地下有知,这位富人一定深感欣慰,或许他散去了千万财富,但换来的却是后世一代又一代的景仰,而今已是无价之宝。

莫高窟作为艺术的宝库,不同时代的艺术风尚在这里汇集成斑斓景观。敦煌唐代艺术代表了中国佛教艺术最灿烂辉煌的时代,外来的艺术与中国的民族艺术水乳交融,使得敦煌唐代艺术空前丰富多彩。那雄伟浑厚高达十几米的巨大佛像;灵巧精致仅有十余厘米的小菩萨;场面宏大、人物繁密的巨幅经变;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的单幅人物画无都使人印象深刻。

这里的飞天多出于唐代,她们丰富多彩,气韵生动,既不像希腊插翅的天使,也不象古代印度腾云驾雾的天女,中国艺术家用绵长的飘带使她们优美轻捷的女性身躯漫天飞舞。那幅“反弹琵琶”的飞天伎乐菩萨画于112窟的《观无量寿经变》壁画上,这是敦煌艺术中最优美的舞姿。反弹琵琶实际上是又奏乐又跳舞,表现了“反弹琵琶”绝技时的霎那间动势。飞天伎乐菩萨手持琵琶、半裸着上身翩翩翻飞,裙裾如游龙戏凤,项饰臂钏则在飞动中叮当作响。突然,她一举足一顿地,一个出胯旋身,使出了“反弹琵琶”的绝技。莫高窟里是不允许用手电筒照明的,就连手机灯也不能开,讲解员所用的电筒都是特制的冷光灯,不然会对壁画有影响。相机闪光灯会对壁画有非常大的破坏。难为了这些训练有素的讲解员,一边要尽可能把更多的莫高瑰宝介绍给游客,更要防止充满强烈好奇心的某些人用手触摸到壁画,更不能偷偷地拍照。每组进到洞窟的游客全部走尽之后讲解员才会最后出来锁好门再继续下一个洞窟的讲解。

因为参观时洞窟内不允许拍照。霞客只能借助网络的力量把身姿柔美的飞天和庄严肃穆的佛像添加到这篇游记之中,希望可以让更多的朋友了解这座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艺术宝库。

讲到莫高窟,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她叫樊锦诗,这位出生在繁华大都市的江南女子,北大的高材生,25岁千里迢迢来到的漫天黄沙的大漠深处,从此与敦煌莫高窟“厮守”长达半个多世纪。

这是一种心灵的契合,一种人生的际遇,更是一种灵性的守候。五十二年后的今天,樊锦诗的一口吴侬软语早已被西北的风吹硬,但谈起初见敦煌的美好,还是满眼柔光。当她站在苍凉的戈壁滩上,站在那高耸的莫高窟九层楼前,那美丽瞬时跃然而出, 敦煌的美,她割舍不下。她从青春少女到满头华发。她有愧于家庭、有愧于孩子,也怠慢了自己,但却无愧于敦煌。季羡林先生说她为敦煌牺牲了一辈子,功德无量。而她自己说,世界上只有一个敦煌,保护不好她,我们都是 历史 的罪人。

1998年,她刚当上敦煌研究院院长,当局打算将敦煌莫高窟上市。樊锦诗心急如焚,态度坚决:莫高窟是国家的财产,人类的财产,不能拿去做买卖。人微言轻的她到处奔走相告,给人讲解莫高窟脆弱的现状,反复强调保护的重要性,最终一场敦煌莫高窟的上市风波终于平息了。莫高窟保存了下来,可情况实在不容乐观。随着声名的日益壮大,到此的游客蜂拥而至,每一个游客的到来都会影响洞窟内温度、湿度、空气的变化,而这会加速壁画的退色,盐化。想到惊艳千年的艺术瑰宝可能就此毁于一旦,樊锦诗坐立难安。

2003年,莫高窟在国内首创了“ 旅游 预约制”,入洞人数得到控制,很多人都不理解,说樊锦诗有钱不赚,特傻。可樊锦诗硬是横下了一条心:我看世界上的事情很多都是傻人做的,没有点傻的精神,是做不成事情的。

限制人数只能治标不治本,既想让更多的人欣赏敦煌的美丽与震撼,又能够保护传承不易的瑰宝,樊锦诗想到了利用现代技术。十年,无数个日夜的坚持与打磨,一部全世界绝无仅有的高清球幕电影《梦幻佛宫》出炉了,电影放置在洞外,却一样可以让所有人感受莫高窟洞内的千年惊变之美。反响初见成效,关于敦煌的数字化进程也加快了。2016年4月,网站“数字敦煌” 上线。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在电脑的方寸之间即可欣赏30个经典洞窟,4430 的壁画。更重要的是,即使这些历经沧桑的瑰宝在 历史 的洗礼中流逝,图像能永远留存它们曾经的辉煌。

在保护敦煌的漫漫征程中,有无数像樊锦诗这样的人,只因那望穿千年的一眼,就把自己的余生扎根在荒凉的大漠里,转眼就是一生。他(她)们已经和敦煌融为了一体,习惯了那里的安静和淳朴,习惯了那里的深邃和自然,热爱早已扎根在这片黄沙里。

在这个浮躁的 社会 中,总还是有那么一些人穷极一生去守望美好。的确,世界上很多了不起的事情,正是有这种令人敬佩的“傻人”学者完成的。

告别了莫高窟,我们继续前往敦煌城南五公里处另一个特别的所在,那就是连绵起伏的鸣沙山和清澈不枯的月牙泉。沙泉共处,妙造天成,古往今来以“沙漠奇观”著称于世。

鸣沙山、沙峰起伏,山如虬龙蜿蜒,金光灿灿,宛如一座金山。鸣沙山曾被称为"沙角山"。处于腾格里沙漠边缘,与宁夏中卫县的沙坡头、内蒙古达拉特旗的响沙湾和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境内的巴里坤镇同为我国四大鸣沙山之一。

来到鸣沙山,一定要骑上骆驼走上一遭才能亲身感受到大漠豪情。这里的驼队只允许六人一队,前面由向导牵着头峰的骆驼。坐在软软的驼背上,向着大漠深处行进着。

细腻的黄沙被微风吹起一圈圈的涟漪,人像是在沙海中穿行。头顶的蓝天、满眼的黄沙、远处沙岭上那抹惹眼的绿色,如此色彩分明地撞击着我的眼球。人生是否就应该有一次这样的经历,在黄沙大漠中聆听驼铃叮当,在茫茫戈壁中任思绪神游物外,在天地广阔中洞察自然的神伟。

为了游人的安全,这些向导还充当起专业的摄影师,随时为每一位到鸣沙山的游人定格下最美好的瞬间。行进途中,一个个倒放在沙漠中的袋子引起我们的好奇,原来那是由工作人员随时清理装好的驼粪。每一位工作在景区的西北人都在为保护这片沙漠做着微小的贡献。

在鸣沙山群峰环绕的一块绿色盆地中,有一泓碧水形如弯月,这就是月牙泉。历来水火不能相容,沙漠清泉难以共存。但是月牙泉就像一弯新月落在黄沙之中。

一弯清泉,涟漪萦回,碧如翡翠,在沙山的怀抱中静静地躺了几千年,虽常常受到狂风暴沙的袭击,却依然碧波漾漾,水声潺潺!泉在流沙中,干旱不枯竭,风吹沙不落,颇为奇观。历代文人学士对这一独特的山泉地貌,沙漠奇观赞叹不已。

鸣沙山、月牙泉,这里黄沙与清泉相邻而伴,古人有诗唱咏:“晴空万里蔚蓝天,美绝人寰月牙泉。银山四面山环抱,一池清水绿漪涟!”鸣沙山、月牙泉与莫高窟艺术景观融为一体,是敦煌城南一脉相连的"二绝",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向往的 旅游 胜地。

背对着澄清如镜的月牙泉,捧起黄沙,迎着微风高高地扬起,就在这绵历古今的月牙泉边醉卧不起。敦煌,文化的圣殿,人类的敦煌,一个让人充满梦想的圣地,关于它的故事源远流长,也许一转身,就已是千年。

什么是名誉院长?

具有很高威望,有重大的科研成就与重大贡献的院长被称为名誉院长。院长,这一称呼泛指以院为名称的单位的主管人员,一般是某种单位的法定责任人,例如,法院的“院长”,医院的“院长”,敬老院的“院长”等。

被称为名誉院长的人都是德高望重,有才学,对国家(单位、组织、企业、集体)有卓越贡献的人物。虽然这一职务并没有实权,但是能得此殊荣的人都是具有很高威望,具有极强的权威性与象征性。从另一种意义上讲,“名誉”教师并不是职务,它更多的体现了人们对所授予人的尊敬与热爱。

扩展资料:

守一不移。我这辈子只干了一件事,就是保护莫高窟。

两个多月前,作为百名“改革先锋”之一,我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我深深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不仅是对过去四十年的回顾和总结,更是对我国下一个四十年,甚至下下个四十年的动员、再动员。“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尚未实现,我们要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新起点上再出发。

党和国家给了我很高的荣誉,表彰我是“文物有效保护的探索者”,但我自认做的都是应该做的事,从没想过要得到什么。我领这个奖,实际上是代表敦煌研究院去领的。没有党和政府对文物保护的重视,没有研究院前辈们的指引,没有后来每一位同事的支持,就没有我的今天。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对此,我深有感受。

改革开放后不久,1981年8月,邓小平同志来敦煌文物研究所(敦煌研究院前身)视察,当时我是副所长。邓小平同志很关心地询问当时主持工作的段文杰所长有什么困难,听完汇报后他说,敦煌的保护是件事,还是件大事。

当场指示有关部门解决莫高窟的困难。没过多长时间,中央财政拨给所里300万元专款,解决莫高窟存在的问题。1984年,敦煌文物研究所又被甘肃省委、省政府扩建为敦煌研究院。

党中央的重视,为敦煌研究院开启了对外开放的思路,也为研究院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不忘初心,新起点上再出发

想去莫高窟看敦煌壁画,相关的书籍推荐有什么吗?

2021年新年伊始,由敦煌研究院主编、研究院文化弘扬部部长李萍研究员策划统筹,赵声良院长担任编委会主任的《莫高学堂丛书》8册由清华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主要由多年从事莫高窟讲解工作、具有丰富讲解经验的人员在为青少年举办讲座的基础上编写而成,具有非常珍贵的数字化高清版本,值得关注和推广。

本丛书的内容的准确性和出版的,为了保证质量,本丛书是敦煌研究院的资深研究员张前林,著名的敦煌学专家、中国敦煌高昌区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担任了柴剑虹作为本丛书的审查者,2人的学者与敦煌研究院的资深研究员王惠民,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杨部部长李萍与敦煌研究院副研究员的孙子志军一起担任了编辑委员会委员。丛书图片由敦煌研究院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所提供,大部分图片由孙志军拍摄。

该丛书的作者宋淑霞,刘工作,张世军队,韩文,杜冬天梅花,向丽君,你关燕语在洞穴的说明从事20多年,拥有丰富的经验说明,同时“莫高窟学堂”的蓝少班讲师,也是他们在不同主题分为青少年辉煌的敦煌文化艺术介绍。书中,为了加强知识性和趣味性。

“莫高窟学堂丛书”在广泛的青少年与敦煌文化爱好者,世界瞩目的文化遗产——敦煌石窟中含有宝贵的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介绍了广泛的青少年与敦煌文化爱好者,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魅力,充分感受到的目的。该丛书是大家都知道敦煌打开窗户,带着不同的视角,使读者熟悉敦煌的一切,多种不同的主题和大量的美丽的图片都是敦煌点燃兴趣知道,这个丛书所有读者的心灵中,一颗美善的种子,希望可以种植,我们一起在此后的日子里扎根,发芽让安静。

四川内江张大千纪念馆导游词

张大千纪念馆位于四川省内江市东桐路圆顶山,为纪念一代国画大师张大千而建。纪念馆东临西林开发区;西与内江师范学院等高、中等学校相邻;南俯沱江;北为浅丘田园风光。地貌为一狭长之小山丘陵。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约75米。占地面积20973平方米。地势东高西低,登高南眺,甜城内江尽收眼底。 纪念馆的五个展区,以数百件照片、实物、诗笺、书信、画稿、画集、书籍及书画作品,分别展示了张大千的生平事迹、艺术进程、艺术特色、艺术成就及在世界艺坛的影响和地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四川内江张大千纪念馆导游词,希望对大家有用。

四川内江张大千纪念馆导游词

非常欢迎各位(女士、先生、领导、同学......)参观张大千纪念馆!

前院

张大千先生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共同敬仰的艺术大师。为了纪念张大千,他的故乡内江专门修建了这座纪念馆。

内江市张大千纪念馆位于内江市东兴区东桐路圆顶山,东临古刹西林寺及西林开发区;西与10余所高、中等学校相邻;南俯沱江,北为浅丘田园风光。地貌为一狭长小山丘陵。东西长约 400米,南北宽约75米,占地面积20973平方米,是台北张大千纪念馆的10倍,也是迄今为止全国19家近当代书画名家纪念馆中占地面积最大的馆。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群建筑是张大千纪念馆的一期工程,也叫主体工程或"大风堂"工程,它是根据张大千的故居特点和川南民居建筑风格建设而成。看上去亲切自然,乡土气息浓厚,给人一种古朴典雅、气势恢宏的感觉,是富有民族地方特色的园林建筑。

现已开放的纪念馆第一期工程(主体工程),占地近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包括三个陈列展览厅,一个接待室,一个展销厅及行政业务用房等。之外,尚建有一座长36 米高2米的镌刻有大千先生及胞兄张善子先生书画作品的艺术墙,一个360平方米的荷花池,一个约800平方米的芭蕉园和 "大风堂味苑"餐厅。

一般说来,为名人塑像往往选择大理石、铜、汉白玉等材料,而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座张大千雕像却是青石制成。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张大千一生特别重亲情、乡情、友情。他晚年的一首诗中有这样两句:"行遍欧西南北美,看山须看故山青"。为此,纪念馆就特别选择了具有乡土气息的、地道的内江青石作为雕像材料。不少大千先生亲朋好友、门人看了这充满乡情、栩栩如生的石雕像后勾起许多回忆和思念,以至于驻足留恋,不忍离去。

在前院的南侧,各位所看到的是"大千艺术墙"。原本这里是准备修围墙的,但纪念馆的管理者们却独具匠心把它修成了艺术墙。在全长36米的艺术墙上,我们看到了用空花窗间隔的21 面大理石碑,碑上镌刻的是张大千和其胞兄张善子的作品,可以说,大千艺术墙是融安全性、艺术性、观赏性等为一体的一座展台。

为大千纪念馆题词题名的名流不少,如启功先生、刘海粟先生、胡绳先生、谢稚柳先生等等。这是张学良将军为本馆题写的馆名。当然也是张学良将军在大陆极有限的墨宝之一。

棠棣联辉厅

(展厅外)张大千在他的故居曾撰书对联一福"细注虫鱼笺尔雅,广收草木续离骚"。这体现了张大千的一个重要艺术思想。著名作家李准十分敬仰大千先生,故而重新将这幅对联"拜书" 于此。此外,启功先生对张大千也十分推崇,亲自撰书一�"山川自逊神工笔,魂梦长悬故宅心。"

(展厅内)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1899年生于四川内江,自幼随母习画,后得兄姊教诲。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苦学力行,精进不懈。二十年代,因临摹石涛作品而声名大震,被艺苑誉为"百涛专家"。30年代,被徐悲鸿推崇为中国画坛 "五百年来第一人"。敦煌行之后有"南张北溥"(溥心禽)之说。 50年代世界艺坛又有"东张西毕"(毕加索)之赞,1958年被国际艺术学会公推为"当代世界第一大画家"。其实,他一生不仅创作了数以万计的包括山水、人物、走兽、花卉等题材的中国画,而且还是书法家、金石家、收藏鉴赏家、诗人、摄影家,可谓全才通才,多方面发挥着他的才能,为弘扬并传播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做出了卓越贡献。

张大千胞兄张善子一生饲虎,画虎,以虎寄信,以画言志。他精山水、走兽。抗日战争中,他与张大千共同举办义卖画展并变卖家产赈济灾民,继而远渡欧美举办《张善子、张大千兄弟画展》等,进行抗日宣传和募捐,并将所得10余万美元全数寄回祖国。1940年归国后仅十余天,由于劳累和疾病,长辞人世。

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家乡的土地养育了一代艺术大师。大千故里内江市位于川中腹地,素以商贸兴旺、交通发达、文化昌盛著称。这座山环水绕的城市又誉为甜城、书画之乡。据史载,内江在古代"人文荟萃、多产英才"如"孔子之师"苌弘,文章天下第一"的范崇凯,数学家秦九韶,"理学鼻祖"高道陈抟等。近现代,她又养育了喻培伦、公孙长子、范长江、陈毅等杰出人物,也哺育了张大千、张善子这样的文化名人。这是大千故居的照片,这是他父亲张怀忠、母亲曾友贞、二哥张善子、三哥张丽诚、四哥张文修等。张大千排行"老八"。

大千先生21岁自日本学习染织技术归国后,正式拜师学艺,先后拜曾熙、李瑞清为师学书法,并以书法通画法,从石涛起步,旁及八大、石溪、渐江、老莲、唐寅诸家;上追隋、唐、宋、元各代,从中长薰三沐,探求古代名家书画艺术真谛。他遵循石�"搜尽奇峰打草稿"的主张,从祖国名山大川中吸取养料;他居青城,攀峨嵋,三上黄山,游履西康,泛舟长江,从生活中采集创作素材。长期的艺术实践使他认识到"形成于未画之先","神留于既画之后""作画如欲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第一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要善学善变"。同时大千先生还注意从戏剧、摄影、园林等姊妹艺术中吸取营养。

四十年代初,张大千为了进一步"师古",赴敦煌临摹壁画长达三年之久,直接吸取了我国古代绘画鼎盛时期的成果,导致他画风巨变。同时,关于敦煌,张大千又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一是为敦煌石窟编号。他是第一位为敦煌编号的中国人。二是宣传敦煌。张大千在兰州、重庆、成都等地举�"临摹敦煌壁画展",使国人提前了几十年了解了我们民族的艺术瑰宝,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同时,展览的举办也影响了不少人的一生,如原敦煌艺术研究院院长段文杰先生即是在重庆参观了"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之后,前往敦煌并立志献身敦煌。三是保护敦煌。由于张大千对敦煌研究深透,因而他认识到政府必须赶紧成立专门机构对敦煌进行保护,在他的积极倡导下,于1943年成立了"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使得这一民族的艺术宝藏开始得到政府的重视和保护。

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为吸取西方艺术之长,大千先生于1949年离国,开始萍踪海外的艺术生涯。他先后暂居香港、阿根廷,置宅巴西(八德园),购屋美国(怀毕庵),1978 年定居我国台湾省台北外双溪(摩耶精舍)。50至60年代,是他痛苦探索,奋力挣脱世俗羁绊的时期,然而其艺术成就、名声却达到鼎盛,从"师古。到"师自然",最后闯进了"以心为师" 的自由王国,独立于世界现代艺术之林。他独创的大泼墨、大泼彩和墨彩合泼法,画面瑰丽幻化,构图气势雄浑,作品更加博大精深,使中国画技艺技法跃上了一个划时代的新台阶,为中国绘画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张大千生性豪爽,洒脱。对人、对事、对自然都重一个 "情"字,特别是亲情、友情和乡情。就连无生命的工具毛笔,他也十分重情。所用过的残笔他从不扔掉,一定的数量,一定的时候,他就选择一个"风水特别好" 的地方,将笔埋了,并亲自立碑刻上"笔冢"二字,所以有"大千葬笔"之说。他一生广交善交,结识不了少各界朋友,如张学良、徐悲鸿、梅兰芳、林语堂及毕加索等。他自己常说:"人生最重要的是友情,而不是金钱"。这与他虚怀若谷,热情旷达,重情重义的性格分不开。张大千的一生是丰富多彩的一生。在进行艰苦的艺术创作时又不忘生活的乐趣,且涉猎广泛,风彩动人,与毕加索有异曲同工之妙。他曾被迫作过土匪百日师爷,出家当过百日和尚。生活中,对烹饪、花草园林、音乐戏剧、饲养动物等也十分有兴趣。徐悲鸿称他有三健——健吃、健谈、健步,"与斯人往来,能忘此世为二十世纪"。

大风堂厅

(展厅外)横匾《大风堂》取自张大千手书,《大风堂》是张大千和张善子的画室斋名,因而所收弟子叫大风堂弟子,所藏古字画珍品出版物叫《大风堂名绩》,以及有今天的"大风堂画派" 之说。外面这幅对联是张大千撰书的"学业日唯不足,精神养则有余",以此勉励自己,也常以此来告诫弟子。第二幅对联为张善子�"四面云山谁作主,一声长啸振雄风",以"虎翁"的独有特点,体现了他在抗战时期的民族意识和政治态度。

(展厅内)现在,让我们在了解了张大千的基本情况之后,来欣赏一下张大千的作品,进一步了解其艺术进程,艺术思想与特色。

作为当今最负盛名的国画大师张大千,他的艺术进程体现了循序渐进,不断扬弃,不断创新,进取不息的原则。

张大千的艺术思想主要有以下七点:一、人品高,画品才能高。正如大千先生自己常说的:"艺术,是感情的流露,是作者人格的表现"。二、七分人事三分天。按张大干的说法是"以前的人说’三分人事七分天’,这句话我绝对反对。我以为应该反过来说’七分人事三分天’,自己下功夫最重要,尤其是在基础上下功夫最重要!"。三、博采古今,力求创新。无论是向古人学还是吸收西方艺术之长,张大千都特别注重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所以美术界对他的评价是"大千多变,每变必新"。四、遗貌取神,表现真美。究竟怎样才能遗貌取神呢?张大千道出了绘画的真缔:"大抵画一种东西,不应当太像,但也不应当故意求不像。求它像,画当然不如摄影,若求它不像,那么又何必画它呢?所以,一定要在像与不像之间,得到传神超物的天趣。以便达到"画以表现美为主"的目的。五、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张大千主张"取法乎上,得乎其中,若是格调太低,则为人所不取"。就是文房四宝,张大千也总是追求"上乘"。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张大千一生的艺术实践可以说是这句话的具体体现,而且他对这句话有深刻认识,认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都是提高艺术修养的途径,不可偏废"。七、学无止境,各种画都要学好,才能成为一个大画家。张大千告诫弟子们说:"你们不能只学一间,应该广泛地学习,要山水、人物、花鸟等都能画,只能说长于什么,不能算是大画家"。

从拜师学艺到面壁敦煌这一阶段,他的作品由粗犷走向清丽雅逸,喜用积墨、积色之法,其青绿山水、荷花是这时的主要代表。四十年代初的敦煌之行,使张大千的画风巨变,山水画采用大面积破墨、积墨、积色之后画面宏大广阔,水墨五色六彩与金碧青绿的融合更使画面丰富浓重,金碧辉煌。同时,仕女画达到了顶峰,行笔稳健敦厚,所画仕女高华明丽,丰艳窈窕,各具其态。五十年代,他仍然重视笔法。在与毕加索会晤之后,更加坚定了张大千继承传统前提下的创新理念,经过长期的实践,首创了泼墨泼彩法,在极度发挥水、墨、彩功能之下,山水画深厚凝重,浪漫奔放、气势撼人、幻亿无穷、苍浑雄深,色彩浓艳深邃、美如仙境,技法流畅自由,灵巧新颖。其艺术特色与早期作品的清新俊逸形成较大对比。

张大千的书法主要来自北魏碑,并融行、草、隶、篆各体,自成一家。书法追求险峻、流畅、刚劲、笔断意连、独具特色。被当今书法界推崇为"大千体"。

接下来,我们来看法张大千各类作品情况。这是《南极寿星图》、《供养天女》,书法作品《喻培伦传》等,《荷花图》、《梅花图》,临摹敦煌和古人作品《飞天》等,《文荟图》,著名的《庐山图》、《长江万里图》、《泼墨泼彩山水》等(导游时,对作品的解读可根据观众对象分别对待、或重艺术或重逸闻趣事,或者也可将艺术进程、思想、特色分别到各作品解说。)

艺坛宗师厅

(展厅外)原新华社社长穆青得知内江修建张大千纪念馆后非常高兴,这就是他手书的"艺坛宗师"和撰书的对联"毫穿铁卷,丹青幻化惊海域;江开石壁,云帆鼓荡梦神州"穆青先生对张大千的艺术成就和大千先生的思乡之情描绘得入木三分。而著名学者、书法家王学仲却换了一个角度评价大千:"大千世界归禅眼,精舍摩耶酹髯翁"。

(展厅内)非常不幸的是,张大千回到宝岛台湾才几年,却因病医治无效,于1983年4月2日在台北荣民总医院去世,享年85岁。

这是去世后的一组照片。海峡两岸举行各种悼念活动,世界各大报和各大通讯社纷纷发表消息。这是大千故居发往的唁电,后登载于香港《大公报》。

张大千一生举办的画展甚多,仅在欧美等国家的20年内,就举办展览近30次,而这里若干照片反映的展览却是海内外为了纪念张大千而举办的一些展览的场面。

中间这幅大千的作品却是很多人过去都不知道的,这就是 1948年张大千先生为毛泽东主席精心绘制的《墨荷》,上款"润之先生法家雅正"。接下来我们看到的这组图片,是内江举办首届大千文化经贸节的情况。

张大千是位大收藏家,然而他自己的作品却遍布全球,一直厂为各界争相收藏,这是徐悲鸿先生收藏的张大千的部分作品。

中间的卧式展柜,陈列着张大千、张善子生前出版的书籍、画册以及专家学者的评论文章、专著等。而实际上这些仅仅是沧海一粟。

张大千虽然已离开了这个生他养他的世界,但他的艺术生命永存。张大千先生博大精深的艺术,令人敬仰的成就,赢得了世界艺术界、评论界的尊重。张大千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继承创新上,在传播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和保护发掘敦煌艺术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建树,是值得我们纪念的,他的声誉,是当之无愧的,他的艺术及其思想将会得以发扬光大。

谢谢各位参观!

敦煌研究院院长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敦煌研究院院长锦诗简介、敦煌研究院院长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上一篇:王靖斌(王靖斌加盟中甲)
下一篇:讽刺阿根廷世界杯歌(讽刺阿根廷世界杯歌曲)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