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新一轮核酸检测时间)

qianeng 106 2022-09-15 00:50:12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新一轮,以及新一轮核酸检测时间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深入发展?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

新一轮跳槽潮HR将如何应对

对求职者来说,“金九银十”是求职旺季。九月和十月,毕业生迎来找工作的又一波小高潮,社会人员也多选在此时跳槽,从而汇集成年度人才招聘的一个高峰季节。调查显示,25.8%的职场人表示已经完成了跳槽。还有三成职场人表示自己有所行动,但尚未进行跳槽。仅有8.7%的职场人明确表示压根没有跳槽的打算。

面对“求职季”衍生出新一轮“跳槽潮”,企业HR将如何应对?

哪些行业员工易跳槽?

说起跳槽,个人因素影响占据很大一部分。但如果某个行业的跳槽率明显高于其他行业,那么就和行业的特点有关了。有的行业离职率极低,但有的行业离职率却居高不下。另外,行业特点的不同,也间接推动了行业间人才流动的趋势。

日前,国内一家知名职场社交媒体推出了“人才跳槽10大高危行业报告”,报告显示,在IT业中,团购、软件开发以及互联网的跳槽率分别高达37.7%、31.1%、28.6%;房地产和零售业的销售员跳槽率分别为33.8%、16.9%;汽车服务和餐饮服务的跳槽率分别为19.2%和21.4%。

IT行业的跳槽频繁是因为很多互联网技术人员长时间在做同一样技术,容易厌倦,需要换个环境,而且IT行业被誉为“十大高压行业”,行业发展速度快,导致工作压力过大,处于一线的程序员时常加班;销售行业员工是否跳槽一般取决于其销售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承受的压力以及获得的'薪酬是否与自身需求吻合;餐饮服务业的跳槽则是根据季节性决定的,很多从业人员需要放假回家,休完假后就要重新找工作。

除此之外,人员流动和国家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也有一定关系。从产业结构来说,第一、二产业从业人员比例减少,更多人员流向第三产业。而随着国家的宏观调控,近期楼市的不景气以及房产新政策“国五条”的出台,也让房地产行业的人才流动比率居高不下。

从总体来讲,除了各个行业的特点外,薪资水平和发展空间也是影响员工跳槽的重大原因。

如何防止员工跳槽?

员工离职给企业造成的影响,不仅仅是会给其他员工带来额外工作量,一份最新调查显示,32%的企业表示最重要的影响是造成客户的流失,同时32%的企业认为运营成本的增加是最重要的影响。而与其他行业相比,酒店管理业对员工离职造成的服务水准下降担忧比例最高,为37%.25%的信息技术企业认为会造成新产品/服务的延迟推出,比较其他行业更为明显。

这些行业的人才流动量大,除掉行业固有特征外,也和行业普遍的员工培训和管理方式有关。一般来说,工作压力大的行业跳槽情况比较严重。对于压力较大的职位,员工往往会对待遇方面要求较高。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待遇未必是指薪酬,同时也包括人性化的管理方式、系统化的培训、和良好的晋升空间等。

针对此,企业应当根据行业的不同特征,采取不同的措施,才能减少员工的跳槽。以IT业为例,就薪资水平来说并不算低,但员工要求也并不止这些。IT行业发展速度快,竞争压力也较大,企业如果经常组织人员培训,让员工不断学习,接触新东西,增强员工的竞争力,对于减少离职率就会有不错的效果。

除掉各行业的不同特征外,通常减少离职采用率最高的三项措施依次是:加强企业文化认同感、提高薪酬竞争力、职业生涯规划。这些措施能直接增加职位的吸引力,也能给求职者一个明确追求的目标,对于减少离职也有很好的效果。

但是对领导层及管理层而言,最有效的保留措施是发展领导力。69.7%的受访企业认为该措施能有效挽留领导层,67.6%的受访企业认为该措施对稳定管理层效果明显,这包括扩大其团队、增加业务管辖权、令职务丰富化和多样化。

目前一些行业内的标杆企业很重视这种留人方式。标杆企业的规模及业务多元化程度,可以为管理层和领导层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当他们想寻求新的挑战时,企业马上在内部创造机会,让这些核心人才不必通过跳槽去尝新,从实施效果来看,这种方式确实降低了中高级管理人员的流动。

综上所述,只有企业针对行业以及职位特征,采取相关的措施,才能从根本上降低离职率,从而促进企业更快更稳地发展。

新一轮经济周期,中西部将迎来利好!城市格局面临大洗牌

文 漩涡

很少人注意到, 我国区域和城市发展格局正迎来一次大变局, 而大变局的背后正预示着新一轮经济周期的到来。

一个属于中西部的时代正在来临,而中西部各大省会、直辖市等区域中心城市正蓄势待发。

第一个机遇是内循环; 近些年来单边、保护主义开始蔓延,全球化出现一定程度的退步,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上升,意味着外部环境的生变。为此国内近些年来开始围绕“内外双循环”来构建更健全的经济发展体系, 其中“内循环”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更是频频写入重要文件当中。

内循环是一个整体发展战略,但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讲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内循环将促使区域资源重新分配,而中西部地区已成为重点。 比如2020年5月出台的新一轮西部大开发、2021年4月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等....

第二个机遇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长为经济第四极; 2020年中央 财经 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指出:要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自此 成渝地位在多个重要文件中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极速提升 ,比如在“十三五规划”中,成渝还排在东北、中原、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后面, 但在“十四五规划”中成渝已然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之后的第四极。

前者是国内发展的整体变化,后者则是以西部为中心的点式跃升, 这两者的背后都在预示着一个新的经济周期的到来。

在新的经济周期里,中西部的机遇最大, 而中西部城市也将成为新一轮城市洗牌中的中坚力量。

在中部崛起战略的引导下,中部城市格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最大的变化在于: 郑州的崛起打破了中部“武长”的城市格局 ,且在七普数据中郑州甚至 取代了武汉成为中部人口第一大城市 ,这些积极的良性竞争体现的是整个中部地区的活跃发展。

而随着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的敲定,中部崛起新增长两个大平台,这无疑会加快整个中部地区的一体高质量发展。 而武汉和郑州作为中游、中原城市群的领头羊也将在新一轮城市大洗牌中占据有利地位。

西安一直是我国区域发展的重中之重,从三线建设到西部大开发再到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西安从未缺席, 其关键在于西安是我国西北地区唯一一座大城市,这也就意味着西安的发展关乎着整个西北地区的发展。

成渝则是这一轮新经济周期里的重头戏。 七普数据显示,成都常住人口已经突破2千万,重庆本身就有3千余万的人口, 这意味着成渝双城就承载了高达5千余万的人口,光从人口来看成渝双城就足以媲美一些省份,如湖北全省人口也不过5775余万。

人口将是成渝双城发展的核心资本 ,在国家战略的助力下,未来成渝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样成渝双城将是未来城市大洗牌中的主要力量。

目前成都总量约1.77万亿,位居全国第七与第六的苏州体量2万亿还存在不少的差距,但据预测2021年成都总量将有望达到2.1万亿, 在政策的利好下成都总量超越苏州的难度并不大。 重庆目前体量已达2.5万亿,位居全国第五与第四的广州不到百亿之差, 重庆在体量上超越广州,成为经济第三城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基于我国中西部区域发展的现状,只有少数区域具备发展有利条件的现实, 区域通过打造某一点,形成整个区域的经济增长极,来辐射周边地区,最终实现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愿景。

过去十年里,前十城最大的变局就是天津被多个新兴大城市相继超越,而往后前十城里也正风起云涌,地理经济的飞速变动正在前十城里深刻的上演。

按经济总量来看,前十城的门槛已收缩到1.48万亿。“ 北上深广”四大超一线城市牢牢占据体量前四,重庆则紧逼广州,成都向苏州发起攀登,武汉紧追成都,宁杭守住前十门槛。

未来这个名次还将产生变化,其中重庆、成都、武汉、杭州、南京将是变动最大的城市。

目前TOP20城的门槛已收缩至万亿大关 。2020年是万亿城市最多的年份, 同时TOP20城的竞争也是最激烈的。

比如从TOP17城的佛山到TOP20城的合肥, 几城体量差距都不大。 而在紧排在TOP20城后面的南通、西安、佛山都在想方设法冲进前20城,前面竞争不断,后面也在蓄势待发,高度的竞争正倒逼城市更努力。

天津虽然退出了TOP10城,但天津以2千亿的量差领跑TOP20城,而紧跟其后的宁波、青岛、无锡、长沙、郑州则在一个高度的竞争环境中。 这些城市的体量差距都不大,谁稍有不慎就会掉队 。比如郑州和长沙就在争中部第二城;宁波和青岛两大计划单列重市,一个代表南方大港,一个代表北方大港,虽然宁波呈领先之势,但领先幅度仅8亿左右, 这个差额在大城市竞争中几乎可以忽略不算。

TOP20城的竞争激烈程度远比头部TOP10城激烈 ,2020年武汉虽受疫情影响,但仍未掉出TOP10城,这说明头部城市的竞争需要一定周期性,而TOP20城,则是以年为时限来进行重组排名。

你觉得在新一轮经济周期里,哪座城市是最大的黑马呢?

2023新一轮事业单位改革

对有一部分经济收入,但目前做到经济自立有困难的事业单位,允许制定过渡办法,逐年减少事业费补贴,在规定的年限内达到经费自立;这次工资制度改革,国家可以适当分

马凯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作报告时表示,将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按照中央部署,有关部门经过广泛调查研究和反复.

一个统一: 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改革退休费计发办法,从制度和机制上化解“双轨制”矛盾。 五个同步: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终于在末,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国务院副总理马凯日前向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做了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

一、这次调整工龄津贴标准的范围是实行结构工资制度的机关、事业单位。 二、机关、事业单位的在职正式工作人员,其工龄津贴标准由现行的每工作一年0.5元调整为

新一轮什么深入发展?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要在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规律的基础上,确立并发展战略性技术。

进入21世纪以来,技术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技术以及它们之间的深度融合,这使得产业之间的边界日益模糊,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大规模集成和重组,又不断推动新技术的迭代更新。

新一轮全球产业变革的主要特征

科技革命深入推进产业变革,全球产业变革从内容到形式、从结构到布局,都在发生深刻改变。新一轮全球产业变革的主要特征,概括起来说就是“两大重构”与“三大转型”。

先来说说“两大重构”。全球产业变革已经并继续呈现两大重构。一个是世界经济重心东移,亚太地区尤其是东亚和东南亚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强劲有力的区域。

多家国际研究机构预测,2030年中国经济总量将超越美国或非常接近美国;中国、印度、日本、印度尼西亚四个亚洲国家将进入全球经济体量前五位,亚洲权重超越欧美,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中心。

另一个是世界经济分工协作体系呈现方向性改变,全球产业链体系布局重构。国际产业链不再持续远距离拓展网络体系,而是转向近岸化区域性内向收缩。

发达国家鼓励基本制造和核心关键制造回流和靠近本国布局,各国都把供应链、产业链安全可靠放在更重要位置,旨在减少对中国制造的依赖。

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全球生产供应恢复缓慢,但中国疫情管控能力、制造业复工复产好于其他国家,货物出口相对不降反升。长期看,全球制造业布局呈高端制造向发达国家回流,中低端向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向。

新一轮稳楼市政策现三大特征 市场信心仍有待恢复

近段时间以来,各地稳楼市政策密集出台,中原地产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20日,当月累计有超过56个城市发布了稳楼市政策。就在5月23日,哈尔滨也加入稳楼市行列,发布通知废止了2018年5月出台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

证券时报记者梳理发现,此轮房地产新政呈现三大新特征:第一,此轮房地产新政不再单纯为刺激购房需求,而是与当地人口政策、人才政策等相结合,寄望一举多得,如武汉、杭州、东莞、泸州、常州、沈阳等地最新房产政策;第二,此轮购房政策不再全国相对统一,而是各地拥有了更多自主权,它们均根据自身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稳楼市措施因城施策,如长沙、杭州、沈阳、德州、日照、连云港、惠州等;第三,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及全国少数重点二线城市调控仍未明显放松,三四线城市放松力度最大,不同城市间购房政策差距拉大。

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及业内人士表示,当前房地产市场最大的问题是社会信心不足,目前的政策调节仍称不上是重大利好,只是局部调整,短期内难以对市场产生大规模提振效应,但整体而言目前房地产市场已开始筑底回升。

与人口人才政策结合

与人口政策、人才政策等其他政策相结合是此轮稳楼市新政潮呈现出的新特点,也是未来新趋势。

5月14日,东莞市住建局凌晨出台楼市新政指出,商业银行要执行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合理确定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首付款比例和贷款利率,另外,对符合国家生育政策生育二孩或三孩的居民家庭,允许其新增购买一套商品住房。

无独有偶,南京市最新购房新政也指出,生育两个孩子及以上的南京户籍居民家庭可新增购买一套商品住房的同时,还可享受相关银行最优惠贷款利率等支持。杭州的新政则明确,符合条件的三孩家庭在报名参加新建商品住房公开摇号销售时,参照“无房家庭”优先摇号。

类似楼市新政与其他政策相结合的案例不少,沈阳最新购房政策限购放松的条件同时向二孩或多孩家庭、以及青年人才倾斜。沈阳明确,对生育二孩、三孩未满18周岁的居民家庭在沈阳行政区域内已拥有2套住房的,可在沈阳限购区域内再购买1套新建商品住房。沈阳还规定,对生育二孩、三孩未满18周岁的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家庭,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自住住房的,贷款限额可放宽到当期最高贷款额度的1.3倍。

另外,针对青年人才,沈阳市再次扩大公积金贷款支持范围和力度,在沈就业的毕业5年以内全日制本科以上高校毕业生,公积金贷款限额可放宽到当期最高贷款额度的1.2倍。

5月19日,四川泸州也发文明确,对现役军人、退役军人、泸州市农村户籍人员、非泸州市户籍人员、毕业未满五年的大学(包括专科和本科)毕业生,以及二孩、三孩家庭购新房给予一次性总购房款2%的补助。

此外,安徽芜湖对符合条件的青年英才给予最高20万元的购房补贴,山东日照则对青年人才给予最高10万的购房补贴,同时将首次公积金贷款购房最高额度提高到100万元。

相关情况已成趋势。据不完全统计,杭州、南京、无锡、东莞、乐山、绵阳、达州、苏州、泸州等多个城市针对多孩家庭出台购房新政,内容涉及发放购房补贴、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以及放松限购政策等。另外,常州、芜湖、沈阳、鹤壁、日照、扬州、泸州等城市最新出台的购房政策都针对青年人才给予了放款限售条件方面的倾斜。

北京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张磊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我国将进入少子化高龄化社会,不断减少的新生人口和快递增加的老年人口是我国将来的人口趋势,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政策经验表明,任何单独的政策措施都无法对生育率提升起到决定性作用,只有设立涵盖婚恋、生育、教育、住房、养老、社保等方面的一揽子家庭支持计划,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和公共资源配置,才能全面保障家庭发展,提升家庭生育意愿,这是此轮多地购房新政与人才、人口等政策结合的原因。

平安不动产市场研究副总监岳翔宇也对记者表示,以家庭多孩为放松限制的前提条件,实际是缩小了政策适用范围,减轻了宽松力度,这主要是因为一些地区希望通过试探性宽松来逐步加码,避免放松节奏过快导致市场迅速升温,与以往的宽松政策相比形式更加丰富。

多位专家表示,与人口、人才政策结合正逐渐成为新一轮房地产政策优化的新趋势,针对多孩家庭的购房支持政策既能促进合理购房需求的释放,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鼓励生育、促进人口增长,与人才政策结合则有利于各地吸引人才就业,预计后续将有更多城市跟进。

形式多样因城施策

各地购房政策更加灵活、多样、本地化也是此轮稳楼市政策潮所呈现的一大特点。此轮已出台的政策中,各地均根据自身情况灵活采取了调整公积金、优化限贷、降低首付比例、实施契税优惠、减少限售年限、给予购房补贴、盘活租赁市场等其中一种或多种措施,对所在城市购房政策进行调整。

长沙算此轮稳楼市新政潮中较引人注目的一个城市。其最新购房政策明确已实现网签备案交房或已办理不动产登记的房屋,盘活供作租赁住房后,不纳入家庭住房套数计算。对此,有声音认为,长沙新政相当于给绝大多数置换需求强烈的改善一族发放了一张免费“房票”。

不过,不过长沙住建局方面官方答疑称,该政策依然有所限制,比如业主需要与试点企业签订《长沙市盘活存量房供作租赁住房合作协议》,将存量房盘活供作租赁住房,运营年限时间不得低于10年,同时目前资格审核时,以家庭为单位,盘活一套或多套住房用作租赁的,暂按“一户核减一套”的原则核减家庭住房总套数,即有多套住房出租的家庭,在家庭住房套数计算时均只核减一套。

天津、东莞、惠州、佛山、杭州、苏州、武汉、济南等一批热点城市也已根据自身情况推出了“自选动作”。天津将购买家庭首套住房的公积金贷款最高限额由60万元上调至80万元;东莞将个人住房转让增值税征免年限由5年调整为2年,商品住房取得不动产权证满2年的可以进行交易转让;惠州取消惠阳区、大亚湾区限购;佛山满5年二手房不占购房名额,交易也不限购;杭州新政规定,落户未满5年在限购范围买二手房取消社保要求,非本市户籍家庭连续缴纳社保或个税满12个月即可购房,降低二手房限购门槛;苏州一手房限售3年调整为2年,二手房限售全面取消。

部分城市则推出了刺激购房组合拳,如四川泸州最新稳楼市政策涉及给予购房补贴、优化土地出让条件、调整落实税收政策、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取消按揭贷款保证金、优化完善二手房网签备案、办税、办理转移登记工作流程等多方面。

江苏常州、辽宁沈阳稳楼市政策也诚意满满,其中常州将限售时间由取得不动产权证后满4年调整为满2年,同时将第二次住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由50%降低至30%,同时提高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30万至60万,家庭最高至90万。此外,常州还加大了对常州博士和35周岁以下硕士等高端人才的支持力度。

其他城市稳楼市新政也丰富多样,洛阳、上饶、连云港、梅州等城市降低首付比例至二成,株洲、南阳、黄石、岳阳、鹤壁等或契税优惠、或购房补贴财政“托市”;无锡将个人住房转让增值税免征年限由5年调整为2年。

松绑尺度差别大

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几个全国一线城市除了全国性的降息政策外,暂无其他显著稳楼市政策出台。而南京取消二手房限购新政则在官宣不到三小时即被紧急删除,此前今年4月广州有银行启动“接力贷”也被当日叫停。足见,在楼市方面,北上广深等重点城市依然未显著放松。

中指研究院分析,从各线城市政策侧重点来看,一线城市在购房补贴、落户/引才等方面微调政策,二线城市更加侧重优化限购、调整公积金、发放购房补贴、落户/引才等方面,三四线城市调整的政策更多地聚焦在发放购房补贴、多孩家庭住房支持以及落户/引才等方面,弱三四线城市将贷款政策放宽至国家政策规定最低水平,在刺激购房消费的力度上均是本轮政策潮中最强。

中指研究院认为,短期来看,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楼市“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各地因城施策落地的节奏有望进一步加快,力度或继续加大,预计一线城市政策将继续以微调为主,以引才或纾困为突破口,修复市场信心,其他城市政策力度有望继续加大,限贷、限售等限制性政策存在优化预期。

4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23条措施,再次明确“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房地产定调。

4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据了解,这是多年来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房地产行业特别关注的一次,可见房地产市场形势严峻。中央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表明了中央对各地因城施策完善房地产政策的支持态度,释放出更为积极明确的信号。

从数据上看,今年一季度我国房地产业确实不容乐观。今年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0.7%,增速进一步下滑,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3.8%,销售额同比下降22.7%。3月份30个重点监测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环比增长48%,同比跌幅扩至47%,百强房企整体业绩规模也同比大幅降低47%。

信心不足是最大问题

张磊告诉证券时报记者,今年在疫情的新一轮冲击下,房地产市场加速下行。4月份,房地产投资、销售、新开工、施工等各主要数据同比增速继续为负,且降幅不断扩大,房地产行业企稳难上加难。目前对房地产来讲,信心不足是最大问题,转变房地产下行趋势的关键,是扭转社会特别是居民对房地产行业的预期。目前的政策调节仍称不上是重大利好,只是局部调整,短期内难以对整个市场产生大规模提振效应。

岳翔宇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本轮疫情前宏观经济、房地产销售均处于下行,新冠肺炎疫情之下部分地区居民难以出门,看房购房自然也无从谈起,这令房地产市场加速触底。正常情况下,房地产调控政策无论是宽松还是收紧,即便有效,也必然有一定的滞后性。疫情影响下,各类政策的效果也会进一步延后,至少要到封控结束后才会较为明显。此外,“房住不炒”基调不变的情况下,各地政府会尽力稳定房价走势、避免暴涨暴跌,居民购房也将更加理性,因此虽然市场回暖的确定性很高,但节奏不会太快。

全联并购工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也对记者表示,目前整个房地产行业处于严重的下滑期,今年年初至今不断反复的新冠肺炎疫情又令行业雪上加霜,预计目前密集出台的房产政策效果有限。

金融系统业内人士武忠言则表示,房地产行业链条长、带动效应强,此轮稳楼市政策对新市民、青年大学生安居乐业、扎根一地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与积极作用,也利于房企加快存量新房出清和房企资金回笼等。

从各地购房者动向来看,此轮稳楼市政策已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费者的购房需求。

据媒体报道,机构数据显示,杭州新政后两天二手住房的日均挂牌量,是新政前近一月里日均净挂牌量的近7倍。多位受访的房产经纪人表示,从17日开始,二手房的咨询量明显增加。出于对市场前景的看好,杭州个别业主应声上调挂牌价,有业主一次性上调了80万元。但对于大幅涨价的业主,经纪人直言有点离谱。来自深圳、天津、苏州的房产中介也表示,近来看房的人开始多起来了。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4月房地产市场总体面还未呈现全面复苏态势,部分城市房价下行压力依然存在,市场信心处于筑底回升阶段。

另外,从全国来看,楼市政策宽松力度也越来越强。5月20日,距离5月15日首套个人住房商业贷款利率下限下调20个基点后不到一周时间,央行再公布新一期LPR利率,与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密切相关的5年期以上LPR下调15个基点至4.45%。这意味着,房贷利率下调空间进一步打开,最低可至4.25%。

根据贝壳研究院发布重点城市主流房贷利率数据,2022年5月贝壳研究院监测的103个重点城市主流首套房贷利率为4.91%,二套利率为5.32%,分别较上月回落26个、13个基点,再创2019年以来新低。

关于新一轮和新一轮核酸检测时间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上一篇:世界杯阿根廷那一组(2018世界杯阿根廷小组)
下一篇:2018年全国男子篮球联赛赛程(2018年全国男子篮球联赛赛程安排表)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