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塞尔维世界杯亚抗议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塞尔维亚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44年前的那次误判让英格兰人获利
在世界足坛,误判其实也是足球比赛的一部分,但是当误判出现在极其重要的比赛中,对赛程和结果产生重大影响时,带来的巨大遗憾就会令人扼腕叹息。颇具戏剧性的是,1966年的世界杯上,英格兰队曾经用一个永远都不知道进没进的球击败联邦德国,而昨晚他们却有一个明显的进球被裁判吹掉。有人说这是在还1966年的债,但英格兰人情何以堪。
1966年的世界杯决赛,英格兰和联邦德国两队在90分钟里打成了2∶2平,加时赛进行到第101分钟,英格兰前锋赫斯特禁区内大力射门击中横梁,皮球反弹到门线上后回到场内,联邦德国球员韦伯立即头球解围。球过门线了吗?几乎所有场上球员都围向了主裁判,主裁毫不犹豫地点头示意进球有效。联邦德国人明显被裁判的这个决定扰乱了心神,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再也无法集中精神,赫斯特最后时刻再进一球,为英格兰队锁定了该队历史上至今惟一一座冠军奖杯。
此后关于那个进球的争论铺天盖地,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更有无数专家利用先进的技术对慢动作进行了非常精细的分析,然而他们的意见却从来没有达成一致。而当事人赫斯特却非常肯定球进了,还把队友亨特拉出来作证,“当时亨特就站在球门前,他立刻举起双手示意球已经进了,而没有上前补射,这就是一个证明。”最近10年里,赫斯特爵士还靠着那个进球赚了很大一笔钱,每次出席相关的晚宴,他都能收入5000至7000欧元,他也会被问及一个永恒的问题:“那个球真的进了吗?”
此外,还有不少著名的误判影响世界杯的进程。
1986年世界杯的四分之一决赛阿根廷对英格兰的比赛,马拉多纳“上帝之手”的进球被主裁误判为有效。惊魂未定的英格兰队又在几分钟后被马拉多纳攻进了世界杯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个进球,彻底丧失了战斗的动力,最终被阿根廷队2∶1淘汰。阿根廷队也获得了那届世界杯的冠军。
1990年世界杯决赛阿根廷对联邦德国,比赛战至终场前六分钟,双方都还没有进球。阿根廷球员在禁区线附近对联邦德国队前锋沃勒尔犯规,但当值的墨西哥裁判却判罚了点球。布雷默将点球罚进。联邦德国队也靠这个点球击败了阿根廷队,获得世界杯的冠军。这可能是世界杯历史上最有争议,也是最残酷的点球!
在三月二十八日凌晨塞尔维利对阵葡萄牙的比赛结束后,葡萄牙主帅费尔南多-桑托斯向媒体表示,该场比赛的主裁判丹尼-麦克利向他表达了歉意,因为主裁判在赛后认识到了自已在比赛中吹罚掉C罗的绝杀球是错误的,从比赛录像的回放中可以清晰的看到米特罗维奇将球解围出来之前,皮球已经明显的越过了球门线,费尔南多-桑托斯表示在这么重要的比赛中出现如此严重的错判是不可接受的。
在世界杯预选赛A组第二轮的比赛中,葡萄牙在客场对阵塞尔维亚的比赛中开局良好,上半场就取得了二球领先的优势,但是在下半场的比赛中塞尔维亚发起了强而有力的反击,并且很快就将比分扳成了2:2,就在比赛马上就要结束的时候,心有不甘的葡萄牙发起了最后的一次进攻,努诺-门德斯长传找禁区内的C罗,而C罗随后在守门员之前捅到了皮球,皮球在入网后被塞尔维亚球员斯特凡-米特罗维奇勾了出来,随后B席跟上补射也被斯特凡-米特罗维奇挡了出来,C罗向当值主裁判表示皮球早已入网,但最终主裁判并没有判这粒进球是有效的。
由于葡萄牙和塞尔维亚、卢森堡、阿塞拜疆、爱尔兰分在了A组中,毫无疑问葡萄牙直接出线最强劲的对手就是塞尔维亚,所以本场比赛葡萄牙展现出了很强了斗志,如果这场比赛取胜,那么葡萄牙的直接晋级机会就会非常大,所以C罗才在绝杀球被判无效后大发雷霆。
这次误判可能会导致A组的形势发生变化,葡萄牙本寄望于这场比赛拿下比赛反超对手,成为小组头名,所以裁判的误判最坏的结果将导致球队的军心不稳,丧失直接晋级的机会,希望球队能够及时的调整,踢好接下来的比赛,将晋级的机会牢牢的掌握在自已的手中。
世界杯趣闻录
作者:季一德
第一章
当过德寇战俘的世界杯第一进球者
谁是世界杯第一进球者?法国的劳伦特。
在1930年首届世界杯赛上,法国、墨西哥、阿根廷、智利被分在第一组。
7 月13日是个下雪的天气,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地亚的第二大体育场,法国与
墨西哥打响了世界杯的揭幕战。劳伦特兄弟双双上场。当比赛进行到19分钟时,法
国队门将戴保一个大脚把球开过中场,中卫比内尔迅速传给23岁的左前锋劳伦特,
劳伦特及时把球传给左翼锋将兰耶尔。兰耶尔带球晃过一名墨西哥防守队员,直插
禁区,随后又回敲给跟进的劳伦特。劳伦特毫不迟疑地带球前进,左右一晃,并迅
疾地从对方两名防守队员的空隙中穿过。在离球门10多米处,他果断起脚劲射,球
如流星,从大门左上角飞入网窝,顿时全场欢声雷动,热烈祝贺劳伦特踢进世界杯
大赛的第一个进球。法国队首破对方的门,群情激奋,接二连三地攻破墨西哥队大
门,结果以4 :1 结束了世界杯的开场戏。
比赛终场哨刚落,劳伦特立即陷入记者们和球迷的重重包围之中,狂热的球迷
先是把他强按在地,立即有许多人向他扑来,此刻劳伦特全身都是狂热的嘴唇,经
过一阵狂吻后,球迷们又将他抬起来,绕场狂奔。直折腾得劳伦特连声叫喊:“快
把我放下!快把我放下!”第二天,报纸上刊登劳伦特的大幅照片,称他是“冲进
世界杯足球赛大门的第一人”。商店里用劳伦特的名字做成各种各样的纪念品,也
成为球迷们抢购的珍品,一股“劳伦特热”从乌拉圭传向法兰西。
1932年,法国足球赛实行职业化,劳伦特当时每月月薪2300法朗,约当时普通
工人的三倍。
1939年9 月3 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劳伦特与无数法国青
年,高唱《马赛曲》应征入伍,开赴战场,后来劳伦特被德军俘虏,关入战俘集中
营,受到种种非人的折磨。可是他没有屈服,依然像绿茵场上的好汉,对胜利充满
希望。在法国贝当政府投降之后,他曾多次聆听过戴高乐将军在伦敦的演讲,特别
是戴高乐将军的“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法兰西抵抗运动的火焰决不应该熄灭,也决
不会熄灭”的誓言,经常在他耳际回响。
劳伦特,这位世界杯的绿茵猛士,经过长达四年的监禁,于1943年因病释放。
回到破旧不堪的家里,亲人已不认识他。夜晚,他经常从恶梦中惊醒过来。
1945年二战结束,劳伦特来到贝桑松重操旧业,当上一名足球教练,并在那儿
安了家。他曾11次代表法国队出征,他的儿子也是法国足坛的一员战将,曾入选过
法国大学生足球队。
1998年,法国世界杯赛组委会十分荣幸地邀请到这位“国宝”———世界杯历
史的见证人,参加了盛大的开幕式。
第二章
四万球迷横渡巴拉那河
1929年,经国际足联巴塞罗那会议批准,南美小国乌拉圭获得举办第一届世界
杯的主办权。
热情的足球爱好者募捐40万美元,并且以神奇的速度修建了当时世界上规模最
大的可容纳10万名观众的“圣特纳里奥”体育场。
足球发源地欧洲没有急于接受乌拉圭的邀请。因为1929年秋季纽约股票交易所
倒闭,引起欧洲的经济危机;加上航空还未成为民用,所以欧洲球队要从水路通往
拉丁美洲,可谓路途遥远。最后在国际足联主席雷米特的努力下,欧洲的法国、南
斯拉夫、罗马尼亚、比利时四国参赛,加上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智利、墨西
哥、巴拉圭、乌拉圭、秘鲁、美国13支队伍角逐。
1930年7 月13日比赛开始。
比赛分四组进行。半决赛结果,乌拉圭以6 :1 胜南斯拉夫;阿根廷队也以6
:1 赢了美国队。决赛是在阿根廷队与乌拉圭队之间进行。这两支队伍碰到一起,
真是冤家路窄。为何这般说?原来1928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第9 届奥运会足
球决赛中两队相遇,气势极盛的乌拉圭队以2 :1 战胜了阿根廷队,夺得金牌。这
次又在第一届世界杯决赛中狭路相逢,双方分外眼红。阿根廷人决心雪耻,报两年
前的一箭之仇;而乌拉圭队力争利用主办国天时、地利、人和之利夺冠,要把金光
闪闪的女神杯抱在怀里。
自现代足球传到美洲之后,风靡巴拉那河两岸的巴西、巴拉圭及乌拉圭,万千
年以来,这条发源于安第斯山的大河,平稳地流往南美诸国,在布宜诺斯艾利斯附
近汇入乌拉圭河,向东流入大西洋。
7 月30日清晨,巴拉那河的出海口突然人欢马叫,万众欢腾,阿根廷球迷掀起
一股强大的渡河风暴。当薄雾刚从河面上消失,金色的阳光把滔滔河水照得金光粼
粼,4 万阿根廷球迷从全国各地涌向巴拉那河的入海口,因为从这个入海口到达乌
拉圭首都蒙德维地亚的路程最近。他们有的高举横幅,有的手执彩旗,有的吹吹打
打,5 人一伙,10人一帮,有的乘着船只,有的纷纷跳下宽阔的大河,球迷在河面
上高唱着“不战胜则死亡”的歌曲:
前进,阿根廷的战神,
安第斯山的女神保佑你,
你像一匹骏马,纵横驰骋。
用利剑劈杀敌人,不战胜则死亡。
家乡的父老用美酒等待着你们凯旋……
歌声,鼓声,汽笛声,口号声,这种场面宏伟气吞河山的声势,可与二战的诺
曼底登陆媲美。乌拉圭政府从没见过这种架势,惊恐不已。因为乌拉圭是个只有200
万人口的小国,怎能一下子容纳成千上万的球迷?再说,乌拉圭与阿根廷关系和睦,
现在阿根廷球迷奋不顾身从大河入海口游来,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又怎么向阿根廷
交待?为此,乌拉圭政府不得不出动许多海军、战舰前去接应,以防不测。
为了观看一场球赛,4 万球迷不顾生命安危,竟然跳下滔滔大河,集体横渡到
乌拉圭为球队助威,其场面之宏伟,真是天下奇观。
第三章
决赛主裁判历险记
1930年7 月30日,激情澎湃的“圣特纳里奥”球场,纸片乱飞,歌声激昂。南
美足坛的一对宿敌终于在蒙德维地亚聚首了。群情激昂的4 万阿根廷球迷继续高唱
“不战胜则死亡”的战歌,急匆匆赶赴“圣特纳里奥”主赛场。而在游牧民居多的
乌拉圭,持枪是合法行为。为防止暴力事件,乌拉圭政府加强了完全防范措施,警
方出动了2125名警察,对9 万多名观众进行搜身检查,连主裁判约翰。朗格鲁斯也
不例外。
有趣的是决赛主裁判朗格鲁斯赶到赛场执法,有一段历险过程:当世界杯组委
会委派比利时人朗格鲁斯担任冠亚军决赛的主裁判时,这个身材高大的比利时人头
戴宽沿帽,上穿灰色上装,下穿加贝费式马裤,正在阿根廷欣赏湖光山色,自由自
在地旅行。接到任务后,乌拉圭警方不得不派一艘小艇去接他。由于原定朗格鲁斯
即将乘轮船返回欧洲,目前接到紧急任务,组委会还请求比利时政府,让朗格鲁斯
返欧的轮船迟开3 小时。经过紧张周旋,轮船公司同意迟开3 小时,谈判自然顺利
结束。
可是朗格鲁斯在阿根廷海关遇到了麻烦,他请求警方允许一个无票乘客,搭小
艇去乌拉圭看球。阿根廷警方不肯放行。可这位球迷等朗格鲁斯一走,马上飞快地
追了上来,引起警察捉小偷的混乱场面,又耽搁了不少时间,费了不少口舌。可阿
根廷警方严格执法,这位垂头丧气的球迷眼看小艇即将离岸,用力挣脱看管的警察,
纵身向小艇的甲板上跳去,可是由于没有掌握好距离,又用力不足,“通!”的一
声掉进了水里,于是警方又出动小艇,把这落水的球迷救了上来。
时间十分紧迫,朗格鲁斯再也顾不上这个落水球迷了,让小艇赶快启航。小艇
飞快地在水面上穿梭,终于来到乌拉圭蒙德维地亚海关,又经过漫长的验证等待,
朗格鲁斯才来到比赛场地。
欧洲的同行告诉他,这是一场生与死的考验,你得小心。朗格鲁斯已经把心提
到了嗓子眼上。
比赛前,朗格鲁斯接到了两个皮球,一个是阿根廷给的,一个是乌拉圭制作的。
双方都希望踢自己的球。朗格鲁斯将两个皮球都带到了赛场,要求双方队长抽签,
一个挑选大门,一个挑选赛球。结果比赛选用了乌拉圭制造的皮球。
银笛一响,阿根廷队顶住东道国球迷的狂热压力,以2 :1 领先;易地再战,
乌拉圭队稳扎稳打,第57分钟、第68分钟、第89分钟连中三元,最后以4 :2 反败
为胜,第一个世界杯赛的冠军诞生了。乌拉圭人放声高唱国歌,朗格鲁斯急忙更衣。
为了避免受到义愤填膺的阿根廷球迷的袭击,在乌拉圭警察的保护下,朗格鲁斯迅
速奔向码头。
第四章
乌阿争端事件
乌拉圭取得了第一届世界杯的冠军。高瘦的国际足联主席雷米特把金光灿灿的
女神杯授给了乌拉圭足协主席保尔。保尔笑逐颜开地又把女神杯交给了乌拉圭队队
长纳扎齐,纳扎齐把女神杯高高举起,向观众频频飞吻。许多队员争相亲吻女神杯,
激动得热泪盈眶。
比赛结束后,乌拉圭政府下令全国放假,举国欢庆,人们狂欢游行,蒙特维地
亚市万人空巷,许多市民骑着高头大马,披红戴绿,招摇过市。乐声袅袅,鼓声阵
阵,震耳欲聋,成千个妙龄女郎在街上翩翩起舞,乌拉圭像过节一样,一直延续了
好长时间。而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则民情沮丧,愤怒的阿根廷人到处找乌
拉圭人出气。一位不甘心失败的阿根廷青年用石头袭击乌拉圭驻阿大使馆,门玻璃
砸得粉碎,引起警察开枪,使事态急剧扩大,乌拉圭人不甘示弱,以牙还牙。两国
的新闻媒体也开始激烈的宣战。
乌拉圭报刊谴责阿根廷球迷袭击驻阿大使馆时说:“这疯狂的发泄,并不代表
他们的英勇,有种的人为什么不将这种英勇拿到世界杯赛场上来呢?”
还有报刊讽刺挖苦地说道,“阿根廷人不是高唱‘不战胜则死亡’的战歌吗?
现在他们输了,为什么不去死而袭击我们的大使馆?你们赛前派4 万人气势汹汹地
横渡巴拉那河,现在怎么样?惨败啦!这样声势根本不起作用,而取胜的主要作用
是球员的信心和娴熟的技术。没有这两样东西,即使你们横渡巴拉那河一千次,等
待你们的还是失败!失败!”
这下,阿根廷人可不干了,他们的报纸电台铺天盖地发表评论,指责乌拉圭在
世界杯赛上的种种不是。有报纸说道:“这是一场肮脏的比赛。上半场比赛结束,
我队以2 :1 领先。可乌拉圭几万球迷认为,我队第2 个进球是在犯规的情况下攻
入的,口哨、嘘声不断,最后他们如发狂的公牛向裁判施加压力,提出抗议!可是
主裁判及巡边员秉公执法!这就是乌拉圭人的道德!”
另一家报纸也引用裁判工作漏洞百出时指出:“众所周知,我队与法国队比赛
中,为什么离比赛结束还剩6 分钟,巴西裁判却吹响了终场哨声!乌拉圭人用什么
卑劣手段,使巴西裁判做出如此狂疯的举动?另一场我队与墨西队比赛当我队萨库
埃多发角球时,为什么乌拉圭人一齐跳下看台,潮水般地涌向球场?哦,这就是乌
拉圭人的德行,取胜的法宝?”
当时,阿根廷有个最红的歌星卡洛斯。加德尔,由于他在乌拉圭演唱了一曲探
戈,便被阿根廷人视为叛徒,在阿举行的演唱会上,观众寥寥无几,可见两国球迷
严重对立到了什么程度。
乌阿争端事件愈演愈烈,使事态扩大化,两国足协断交达5 年之久。
第五章
乌英甩手不干
国际足联的总部设在苏黎世。当秘书处准备第二届世界杯足球赛报名工作时,
他们惊讶地发现,在30个报名队的名单上,居然没有上届冠军乌拉圭的大名,是南
美健儿忘了吗?不会的,因为决定第二届世界杯地点与日程是早已决定的。经过反
复联系才知道:乌拉圭拒绝参加比赛。为什么呢?原来1930年举行的第一届世界杯
的时候,乌拉圭向各国发出邀请,并慷慨承诺:负担参赛国队的一切费用。可是好
事多磨,1929年10月29日这天,在西方被称为“黑色的星期五”,因为那天纽约交
易所的行情猛跌,货币贬值,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结构受到巨大的冲击,出现
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比赛在乌拉圭进行,路途遥远,费用昂贵。对欧洲国家的球
队来说困难确实不少,一是经济,二是时间。当时欧洲的运动员大都有自己的职业,
向老板请两个月的长假去踢球,不太可能获准,而且各国足协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来
补贴球员因为两个月不领薪金的损失,再者凑一笔大盘缠,就更是难上加难。还有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抽出优秀运动员长期脱离本国的比赛,会影响到各职业俱乐部
的收入。而乌拉圭真是望眼欲穿,结果只盼来了欧洲4 支球队。对大多数拒绝参加
世界杯的欧洲球队气得要命。你不来乌拉圭,就是看不起乌拉圭人!
俗话说,仇恨的种子要发芽。南美洲的足球健儿们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向古老的欧洲大陆摆出了恕不奉陪的挑战。好了,现在轮到我们报复了:我堂堂的
世界冠军不参加,看你们欧洲人的脸往哪儿搁?
乌拉圭人的这一举动,引起了国际足坛的震动,受到了国际舆论界的猛烈抨击。
那英国人又为什么甩手不干呢?从1928年起,众所周知,英国人对国际足联的
创立和对国际足联后来组织的世界杯,都没有表现出应有的热情。英国足协已经退
出了国际足联。不参加国际足联的一切活动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英国直到第二次
世界大战结束的第二年,即1946年再重新加入国际足联,这是后话。在当时,面对
世界足球运动如此重大的比赛,而且在英国人的家门口欧洲举行,作为现代足球发
源地的英国和他们在足球界的声望,只要他们向国际足联稍有表示愿意参加,国际
足联与东道主意大利都是求之不得的。墨索里尼当然知道英国足球的分量,他指示
意大利驻英使馆,向英国人暗送秋波,直至频频向英国人挥动橄榄枝,可英国就是
不为所动。当时国际足联也派代表飞往伦敦,与英国足协进行过多次非正式的谈判。
傲慢自大的英国足协彬彬有礼地找各种借口推托:尊敬的阁下,大英帝国的足协有
一条铁的纪律。有关国际大赛,须在一年之前提出申请安排。世界杯在意大利举行,
而且是在炎热的5 月份举行,这与本国运动员在时间上有冲突。要知道,5 月份是
运动员的休假期,而不是比赛季节,所以非常遗憾,我们不能参加比赛。至此,乌
英两国甩手不干,已成为不可更改的事实。
第六章
遴选种子队的风波
意大利组委会与国际足联,都在第二届世界杯遇到了一个不小的麻烦,这届参
赛队有31个,比赛将采取什么样的形式,使竞赛组委会伤透了脑筋。
国际足联的正式文件上有如下规定:杯赛应尽可能在一个国家的领土上进行。
若参赛的队数超过30个,国际足联有权在正式比赛之前,安排一些资格赛,这届比
赛因为有31个队,按规定必须进行一些资格赛。竞赛组委会经过多次讨论,一致认
为首先按地区分组进行预选赛,选出八个优胜者再参加决赛的办法比较合理,而且
还可以节约时间和经费。
预选赛分12个小组进行。16支队伍登陆比利牛斯半岛意大利。
1934年5 月3 日,抽签仪式在罗马的“大使”饭店进行。决赛阶段的比赛采用
淘汰制,如果安排不当,可使强队一开始就相遇,一个立即被淘汰出局,另一个也
会精疲力竭,而弱队则可能“轻舟已过万重山”。如何安排才更合理,这是历届世
界杯都有争议的问题。美洲的巴西、阿根廷和美国队,飘洋过海,长途跋涉8000多
公里,来到意大利都只打了一场,就全部被欧洲队淘汰。他们大发牢骚,抱怨叫屈。
那怎么办?竞赛组委会与国际足联商议,首先选出8 个“种子队”,其余8 个都是
“弱队”,他们决定用抽签的办法决定谁是“种子队”。后来,国际足联把意大利、
阿根廷、德国、匈牙利、奥地利、荷兰、巴西、捷克斯洛伐克8 个队评为“种子队”。
对国际足联评估出的8 个种子队,如奥地利、意大利、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德
国等还比较名副其实;巴西、阿根廷这里凭他们过去的声望,加上他们是南美仅有
的代表,作为种子队似乎还说得过去。唯独荷兰被列为种子队,其他8 个“弱队”
认为,这完全没有道理。
为此,西班牙与瑞典首先向组委会发难,大声疾呼:“这种评定不公平!”
他们尖锐地指出:“南美洲的球队都没有派出优秀的选手来参加比赛,代表阿
根廷和巴西的只是些国内第三流球队,根本不能评为种子队。”
有的代表说:“比赛还没有开始,谁是驴,谁是马根本无法鉴别出来,怎么可
以作出这种武断的极其荒谬的评估。”
刹那间,所谓“弱队”对国际足联及意大利竞赛组委会作了猛烈的抨击与批评,
可国际足联的官员也并不是吃素的,他们反击说,国际足联是世界足球运动最权威
的机构,他们的评估,犹如道琼斯股票的资深分析员一样,值得信赖。
当然这股评选种子队的风潮,很快平息下去。但是,以后的事实证明,首先向
国际足联发难的西班牙和瑞典的意见是正确的。种子队巴西以1 :3 负于西班牙;
种子队阿根廷以2 :3 败在瑞典队手下。荷兰对瑞士一场比赛,更使组委会难堪,
因为瑞士队不费吹灰之力,就将荷兰风车击得粉身碎骨。
98年世界杯,贝克汉姆“红牌门”震惊了世界足坛,也让这位“场上第一高度”的高佬一夜间变得尽人皆知。显然这名很能代表北欧大汉形象的丹麦第一哨物理水平不怎么样,小贝倒地后小腿的小幅度摆动也能把个头一米八以上的西蒙尼像棒槌一样撂倒?显然甚不合理,更夸张的是尼尔森直接掏出了红牌将贝帅哥罚回了更衣室提前沐浴。
此前他还认定欧文在禁区内被侵犯,可事实却是罗阿根本没有明显碰触英格兰金童的痕迹。他和英格兰球员的梁子还不止于此,本赛季欧冠小组赛,他将经过其身边做着手势的鲁尼一样地驱逐出场。
黑哨指数:4.5
影9. 弗雷德里克森(瑞典)
1986年世界杯1/4决赛,红魔比利时4-3爆冷击败击败欧洲冠军苏联,弗雷德里克森慷慨地纵容比利时人攻入两个越位球,苏联人就此被其扼杀于加时赛中。迫害苏共的历史还没到头,四年后在意大利,瑞典主裁又对马拉多纳用手挡出别拉诺夫的头球攻门视而不见,最终苏联队受此拖累连小组赛都没能出线,赛后某华约国政界要员公开表示要请最好的眼科大夫为瑞典人“看病”。
黑哨指数:8 影响力:6.5
响力:10
8. 瓦格纳(匈牙利)
也许评定他为黑哨有些“偏题”,因为他是亲自上阵,而不是用口中的哨子名垂青史---98年世界杯头号冤案就诞生在他的肢体语言中。 智利与喀麦隆生死战中,下半时喀麦隆人比耶克干净利落的头球破网被瓦格纳“媲美巴雷西”的出腿“干净利落地予以破坏”,可怜的非洲雄狮就此被摒弃于16强之外。
黑哨指数:7
影响力:8
7. 沃特罗特(法国)
90年世界杯半决赛阿根廷对阵意大利,法国裁判沃特罗特在加时赛下半时补时8分钟,“充分照顾了主场观众的情绪”,而且还利用这一时段“顺手”将阿根廷阵中大将胡斯蒂尔罚出场去。常规时间都不可能补足8分钟,为何加时赛还如此拖沓?沃特罗特赛后给出的答案让人莞尔---我的手表出了问题,这也成为意大利之夏一段经典笑料。
黑哨指数:7.5 影响力:7.5
6. 罗斯里斯博格(瑞士)
94年德国3-2取胜比利时一战,瑞士裁判先在上半时认可沃勒尔双手压后卫顶进的头球“清白有效”,随后又在比利时射手韦伯禁区内被明显侵犯后示意“什么都没发生”。老迈的德国人就此凭借“罗大哨”的“英明果敢”昂首挺进八强。
黑哨指数:8
影响力:8
5. 奎诺(法国)
90世界杯三四名决赛,巴乔从老门将希尔顿手中断球后与斯基拉奇配合破门,奎诺判罚进球有效,他无意间“忽略了”巴乔接传球时已明显处于越位位置。四年后亚平宁半岛再度对其顶礼膜拜,意大利同保加利亚的半决赛中在巴乔帮助意大利领先后,奎诺下半时连续“漏过”蓝衣军团禁区内的手球和犯规,保加利亚人最终只在应得的三粒点球中获得可怜巴巴的一个恩赏,奎诺与意大利人的友邦之谊看来真不是盖的。
黑哨指数:8.5 影响力:8.5
4. 贝纳苏(突尼斯)
陌生的名字?对大部分球迷来说是如此,但若告诉你此君正是“上帝之手”的直接缔造人大家是否亲切许多?86年世界杯阿根廷决战英格兰,就是这个突尼斯裁判在下半时第六分钟将马拉多纳的手球进球定格为了世纪经典,成功地助推一段传奇的问世。只此一次判罚便足以让他永载世界杯史册。
黑哨指数:8.5
影响力:10
3. 甘杜尔(埃及)
说莫雷诺是第一黑哨?西班牙人肯定不同意,在他们看来,埃及人甘杜尔才是昏庸的代名词。02世界杯韩国与西班牙一战中,他用“稳健的表现”将西班牙人的两个进球莫名其妙吹掉,只手护送“大韩民国”挺进四强。
埃尔格拉的头球毫无问题,莫里恩特斯接应华金边路传中漂亮的甩头攻门也被其认定传球前先出底线,可惜慢镜头“背叛”了这位来自法老故乡的场上权威。点球落败后西班牙人的怒气集聚到了极限,铁汉埃尔格拉甚至怒目而视要对甘大法官动粗。
黑哨指数:9.5
2. 斯图帕尔(苏联)
当然别以为苏联没有“名哨”,1982年世界杯科威特与法国一战,当法国队在场上大比分领先并再度破门后,科威特人集体抗议声称看台上的噪音影响了本队防守,此外科威特王室成员也走下主席台要求改判,斯图帕尔应变能力非常突出,顺应民意判罚进球无效。好戏还不算完,此后科威特人在排布人墙时拒绝退后9.15米,黑衣法官居然转身要求主罚的普拉蒂尼将球往后摆点,这样荒诞的要求只怕足球史上也绝无仅有。
黑哨指数:10
影响力:9
1. 莫雷诺(厄瓜多尔)
很难评判这位掏牌爱闭着眼的小个子是不是历史上最黑的裁判,但要说其影响力之大、典范意义之深刻、认知度之高只怕达到了前人所望尘莫及的高度。2002年世界杯他的风头之劲一时无两,让所有人望其项背。
“莫大先生”随手可以发明点球,随手发送两色牌子,“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愣是把因扎吉成功的反越位单刀球定性为越位。眼袋颇深的他视力似乎也不大好,这边对李天秀恶意踩踏马尔蒂尼视而不见,回头又能“火眼金睛”看破托蒂的“假摔”,不懂人情世故地奉上红牌.....
一战成名典型莫过于此,有趣的是,世界杯后压力颇大的他干脆辞去裁判职务,利用名人优势圈钱,甚至不介意去“仇家”意大利那儿抛头露面出席各种电视节目,人人喊打中乐滋滋地做他的过街老鼠。
黑哨指数:10
影响力:10
塞尔维世界杯亚抗议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塞尔维亚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塞尔维世界杯亚抗议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