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巴西队世界杯战术,以及巴西足球战术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因为在那场比赛中,这个罚球的位置太靠右了,这个球直接射进门的希望是非常渺茫的。这也是巴西队教练在现场想出来的一个战略,他让小罗罚任意球,然后再让大罗和卡洛斯在对手的守门前准备抢点球,其实巴西队为了这个球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可以说用万无一失这个词来形容。
另外小罗当时在巴西队还是一个无名小卒,对手认定小罗是进不了球的,他也肯定不会直接进球,他们认定小罗肯定会将这个任意球直接传给卡洛斯和大罗这样的高手,所以大家都在准备抢这个点球,忽视了在守门前的防守。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小罗误打误撞直接将这个任意球踢进了门,当时小罗自己也感到非常意外,也是这个球让小罗一下子名声大振,这场比赛也成就了小罗,成为了足球比赛史上的经典。
其实一直到现在,还有很多球迷对小罗当年的这个任意球存在很大的疑惑,他们一直在猜这个球是小罗故意直接射进去的还是无意中射进的。但是巴西队从来没有在公开场合说明这个球的真正意图,当时全球媒体头条《参考消息》 中曾经有一篇关于这场比赛的文章,文章中好像说的是小罗当时的本意并不是进球而是想传球,他本来确实想传给守门周围的大罗的,哪知道误打误撞直接进了球,也就是说这个球并不是小罗特意瞄准才射进门的。听说这是小罗在比赛后偷偷告诉自己的队友卡洛斯的。看来小罗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可以直接去买体育彩票了。
这次事件发生在2002年足球世界杯巴西与英格兰队的比赛当中,英格兰队一直是巴西队最大的竞争对手,如果说这场比赛成就了足球小将小罗的话,那也在一定程度上羞辱人英格兰足球队,他们打破脑袋也不会想到自己会输给一个刚出茅庐的毛头小子。
阵型及其特点:
(l)l+l+9和1+2+2+6阵型
这两种阵型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足球比赛的起源阵型。它的基本战术思想是片面追求进攻,"一窝蜂"踢球和带球是比赛场景的特征。因此,就当时阵型的作用而言,没有明显组织队员的意义。
(2)1+ 2+ 3+ 5阵型
随着足球演变中传球的发展,场上队员的组织性日趋显得重要,因此,就产生出1+2-3+5阵型。该阵式中中前卫的主要职能是进攻,两个边前卫参与防守,主要防范于对方的两边锋。这一阵型基本思想进攻仍占主导位置,它由局部传球配合形式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成该阵型。
(3) 1+3+2+2+3(W-M)阵型
W-M阵型是在1925年越位规则改变后,由英国兵工厂队的主教练查普曼所创造的。该阵式由基本思想是试图通过牢固的防守瓦解对手进攻,首先原则是"安全第一"。由于这一阵式问世后效果甚佳。因此,它不仅迅速被英国接受,而且也很快地波及欧洲乃至世界范围。
该阵式防守的主要特点是区域与盯人不断转换,距球门近时人盯人防守,离球门远时则松动盯人。当发动进攻时,留下中前卫和两边卫防守。其进攻特点是两内锋稍后撤,作为进攻的重点组织者,中锋和两边锋担负攻门得分的主要任务。
该阵式虽以加强防守为基本思想,并确实在阻止越位规则变化后的进球数上升中起到一定作用,但由于进攻时防守人数太少,在遇到对方发动快速反击,特别是
30年代初期匈牙利队采用的四前锋制时,防守则显得过分薄弱。于是,1958年巴西队以1+4+2+4阵式开创了阵式演化的又一新曲。
(4)1+4+2+4阵型
该阵型是一种攻守队员排列极为平衡的阵型。在此阵型运用中,两前卫是承上启下的中坚力量。当进攻时,他们积极组织策应,当防守时,则迅速回担堵截。由于
活动频繁,该阵型对两前卫的体力及技术的全面性有着特殊的要求
该阵型的弱点是中场力量相对薄弱。特别是当两前卫队员在体力及全面技术上不足时,就更是如此。这一阵型也要求锋线及卫线在攻守的不同阶段,积极策应中场的
攻攻守。它与1+4+2+4阵型的区别在于,撤回一个前锋至中场,加强中场人数的力量。
(5) 1+4+4+2阵型
该阵型是在1966年世界杯赛中得到确认的。当时英国队教练拉姆塞因缺乏世界级的优秀边锋,便拉回一个边锋队员组成1+4+4+2阵型。该阵型进攻特点
是中场和后卫队员频繁套边活动,以构成对方门前险情。另一常见进攻打法,是两内修拉达制造宽度,中场两内前卫括人禁区得分。第三个常见进攻方式是利用两前
锋速度快技术好的特点,在抢断球后迅速长传发动快速反击。在防守上,该阵型主要强调队员回位和密集防守下的组织与协调配合。
(6) 1+3+3+4阵型
该阵型在中、北美洲最为流行,在欧洲和南美也有采用。它的特点是注重于进攻的人数优势,倾向于冒险和令人激动的打法形式,当进攻时,除了四前锋和三前卫
参战外,两边卫也积极助攻,在防守时,1+3+3+4阵型要求中场必须有一队员撤回担当盯人中卫的角色,锋线队员退守加强中场力量,中卫多以清道夫形式指
挥防守并随时准备补位。
该阵型的特点是进攻力量强,但在防守组织上稍有疏忽,便容易产生漏洞,尤其是当中场队员压人禁区附近,而对方突然发动长传快速反击时,这方面的不足之处更易暴露
(7)"混凝土"阵型
"混凝土"阵型是由意大利队在1949年飞机遇难,失去17名优秀队员后所创造的, 50年代中期在世界范围逐渐得到普及。
该阵型是一种完全侧重防守的位置排列,清道夫担负防守组织、指挥的核心作用,他置于除守门员外所有防守者之后,如果任一区域被对手突破,清道夫将补上迎
战;如果有进攻者无人盯防,清道夫也将上前堵截,当清道夫离位参战时,必须有其他防守队员补上清道夫的位置。
该阵型的指导思想在于筑起坚固的防守,但其变化形式则是多样的,有时进攻者可排列3~4人,有时仅1-2人。当与1+ 4+
2+4阵型交锋时,"混凝土"阵型常以1+l+4+2+3或1+l+4+3+2对垒,当对方采用 1+
4+3+3阵型时,它又常呈现出1十1+3+4+2或1+1+3+3+3布局,有时面临对方的攻击性较强"混凝土"阵型还可排列为1+l+5+2+
2。总之,"混凝土"阵型无论对方怎样布局,它总是在防守城上至少多于对方一个队员。
1.针对tiki-taka的战术进一步完善。
tiki-taka战术从08年开始统治世界,6年间,无数名帅为如何克制绞尽了脑汁。在俱乐部层面,经过穆里尼奥、海因克斯等人的努力,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防反、立体打击等应对方法。但在国家队层面,由于人员的原因,一直还无法有效撼动西班牙的地位。但是在这届世界杯上,荷兰的一鸣惊人和智利的狠追猛打硬是让卫冕冠军小组赛过后就回家。其中,范加尔根据本队人员特点,进一步改进了穆里尼奥为代表的针对
tiki-taka 的快速防反战术,几粒进球堪称教科书般的防反经典。而智利的全场紧逼也是一次经典的战役,不过这一战的战术价值相对小于荷兰那一场,因为本战对西班牙的防守效果其实一般,只是西班牙自己浪费机会太多,但是智利在进攻端的针对性打击确实很值得研究。
2.诺伊尔引领门将发展潮流。传统门将的活动区域基本就是小禁区内,能在大禁区里跑动多的就已经被认为是活动范围大的了;同时,传统门将对于球队的贡献除了守门外也仅限于大脚长传和手抛球。但随着足球运动的发展,门将也被要求越来越多的参与到球队配合中来。其实在前几年里,当时最讲究配合且战术一时走在时代前沿的巴萨队内,巴尔德斯已经在球队的传球配合中体现价值了。只不过,巴尔德斯的门线技术在高水平门将中相对一般,所以是否属于世界一流门将一直有争议。如今,守门技术一流的诺伊尔也更多参与球队配合中,而且其跑动范围比巴尔德斯甚至更大,其巨大价值也被人们所看到,甚至创造了“门卫”一词。因此,可以预见,未来的足球运动中,对门将的要求将不仅仅停留在守门层面上,球队11人的配合都将是战术内容。
3.在杯赛中球队战术丰富化的意义更为凸显。以前的世界杯或欧洲杯中,球队往往是一套固定战术,球员组成也是若干对位球员+一两个奇兵为主。本届世界杯上,战术单一的球队,如西班牙、意大利、英格兰都遇到了严重问题,当自己一套战术被研究透时候,很难做到迅速变招。与之相似的是巴西队,缺乏B方案的打法,一旦关键球员缺席,立刻陷入灾难。而表现较好的德国、荷兰,都有不止一套变招。德国的无锋阵一上来就令人惊艳,首战即屠杀葡萄牙,但是,之后的比赛中,却陷入开花多结果少的尴尬境地,这时候,又迅速变阵4231,再次取得佳绩。这两种风格不同的打法直接拿来毫无不适应。同时,在比赛当中,无论是中场控制为主打法、防守反击为主打法还是边路传中为主打法,德国都能根据场面需要而做到无缝衔接,面对不同的对手和多变的场上局势随时选择最合适的打法。同样,荷兰也是在532和433中做到无缝衔接,固守和屠杀两不误。当然,也有阿根廷这种打法较为单一也坚持到最后的球队,但是总的来说,这次世界杯比起前几届一套主要打法做好(如06意大利主要就防反,10西班牙主要就传控)即可夺冠,本届比赛更体现了球队应该同时掌握至少两套以上打法,并可以在比赛中迅速切换已经越来越重要了。
4-2-3-1
这是比较初期的4231阵型,这套战术发展成熟并大行其道是在随后的2004年欧洲杯上。当时的阵容大概是这样的(记了个大概吧):
门将:迪达
后卫(左-右):卡洛斯,埃德米尔森,卢西奥,卡福
双后腰:吉尔伯托席尔瓦,克莱伯森
三前腰:里瓦尔多,罗纳尔迪尼奥,儒尼尼奥
前锋:罗纳尔多
巴西队世界杯战术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巴西足球战术、巴西队世界杯战术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