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熙德(金熙德书)

qianeng 110 2022-07-15 17:20:33

今天给各位分享金熙德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金熙德书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金熙德的学术论文

《论西田哲学的理论特征》(《东方哲学研究》 1985年第1期)

《论日本启蒙哲学家西周的 “ 理 ” 学》(《延边大学学报》 1988年第 1 期)

《论朝鲜儒学史上的“四七论辩”》(延边大学朝研所编《朝鲜问题研究丛书》1985年第3辑) The Four Sven Debate in the Korean History, (美国夏威夷大学《东西哲学》季刊, 1987年秋季)

《日本电视的舆论导向作用》(《日本问题资料》 1994年第 12 期)

《 日本对华 ODA 政策的演变和中日关系 》(《日本学刊》 1995年第 2 期)

《 战后日本经济外交的作用及其演变 》 (《日本学刊》 1995年第 4 期)

《 90 年代日本与西欧关系的基本特点 》(《日本学刊》 1996年第 2 期)

《 冷战后日本的政界重组与外交调整 》(辽宁大学《日本研究》 1996年第 3 期)

《 亚太经济合作与中日关系 》(载张蕴岭主编 :《合作还是对抗》论文集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年)

《 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关系发展的机制及其演变趋势 》(载《面向 21 世纪的中日关系》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7年)

《中日关系发展机制的总体把握》(《日本学刊》 1997年第 1 期)

《东北亚新格局和中日关系》(《当代亚太》, 1997年第 6 期)

《 日俄 ( 苏 ) 关系的定位及其演变趋势 》(《日本学刊》, 1998年第 3 期)

《日本对东南亚外交的形成和演变》 ( 《当代亚太》 ,1998年第 7 期 )

《 中日关系和文化视角 》(载《文化创造中日两国共同发展之路》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

《 中美日俄关系的调整趋势和中日关系 》(《日本学刊》 1998年第 6 期)

《 “ 小渊号 ” 不会驶出旧航道》(《世界知识》 1998年第 16 期)

《小渊内阁的执政趋势》(《当代亚太》, 1998年第 9 期)

《 战后日本安全战略的演变轨迹 》(辽宁大学论文集, 1998年第 3 期)

Common Values and the Stag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Asian Countries

(载 [ 日 ] 《追求亚洲共同价值 — 重新评价日本的 ODA 大纲》 , 日本东海大学, 1997年)

“A Chinese View on Multilateral Security Cooperation in Northeast Asia

(关于东北亚多边安全合作)”(韩国国际问题调查研究所论文集, 1996年)

“Regional Cooperation in Northeast Asia and the Role of Japan

( 日本在东北亚合作中的作用 )” (韩国庆熙大学论文集 ,1996年)

“Measures to Enhance Peace and Stability on the Korean Peninsula and in the Northeast Asia: Chinese Perspective and policies (韩国外交安保研究院主办国际会议, 1996年11月26—27日,汉城)

《中日相互认识的机制和摩擦的构造》(日文,京都大学《日中韩相互认识与误解的表象》论文集, 1998年)

《中日关系的现状与展望》(韩文,韩国外交问题研究院《政策论坛》, 1996年第3卷第2号)

《中韩日三国的传统价值观和国民性》 ( 韩文,《韩中日三国的国民意识和文化比较》 , 国际研讨会论文, 1996年10月15日韩国 KBS 报告厅。 )

《中日政治摩擦的结构、原因及其趋势》(日文,日本专修大学论文集)

《日本的对华 ODA 与中日关系》(日文,日本龙谷大学论文集, 1999年)

《世纪之交东亚地区的焦点问题》(载《东亚地区热点问题》(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9年)

《 19 世纪后半叶日本对外战略的选择 —— 以中江兆民的〈三醉人经纶问答〉为中心 》

( 19 世纪后半叶以后东亚历史的重新认识 ” 国际学术研讨会, 1999年10月)

《石原当选东京都知事的潜在影响》(《当代亚太》 1999年第 5 期)

《 日本对华 ODA 和成效与转折 》(《日本学刊》 1999年第 5 期)

《中日关系的现状与展望》( “ 日中人文社会科学协会成立 20 周年 ” 国际研讨会, 1999年8月28 ~29日)

“ Background, Content and Trend of Sino-Japanese Partnership ”,

(“调整中的中美日俄关系”国际研讨会 ,1999年10月22 ~23日)

《 日本外交的第三次转型—— 21 世纪日本外交趋势 》

(“ 21 世纪日本政治外交发展趋势 ” 国际研讨会, 1999年11月13 ~14日)

《日本对外战略的演变轨迹》(《日本学刊》 2000年第 1 期)

《值得高度警惕的动向》(《解放军报 / 时事周刊》 2000年1月24日)

《中日关系和东北亚和平》(韩文, “ 第 2 次东北亚和平论坛 ” ,韩国世宗研究所主办, 2000年2月21日,北京凯宾斯基饭店)

《 大国化趋势与中日关系 》(“第 4 次中日青年论坛:转型中的中国与日本 ” , 2000年 4月29~30日)

《东北亚安全形势的特点与前景》(“ 东北亚政治、经济、安全前瞻 ” 学术研讨会,韩国庆山大学主办, 2000年5月16日)

《 日美同盟的“再定义”及其未来趋势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0年第 7 期)

《东北亚两类安全问题及其发展趋势》(《当代亚太》 2000年第 8 期)

《 中日伙伴关系的背景、实质及趋势 》(《日本学刊》 2000年第 5 期)

《 中日伙伴关系的背景与趋势 》(英语,瑞典日本研究所“中日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 2000年8月19日)

《日本 ODA 政策的调整趋势》

(中国社科院欧洲所“对外援助与国际关系”国际研讨会论文, 2000年9月15—16日)

《东北亚安全的结构、焦点及前景》(国际友好联络会 “ 东北亚安全形势 ” 研讨会论文, 2000年10月30日)

《 政经互动与中日经济关系 》(《中日关系史研究》 2001年第 1 期)

《 日本政治大国战略的背景、理念与论争 》(《东北亚学刊》 2001年第 1 期)

《经援政治化 —— 日本对华 ODA 政策调整》(《国际贸易》 2001年 2 月号)

《 日本对华 ODA 中的 “ 利民工程无偿援助 ” 》(《日本学刊》 2001年第 3 期)

《日本 “ 历史教科书问题 ” 》(《当代亚太》 2001年第 5 期)

《 “10 3” 框架与中日政策取向》《当代亚太》 2001年第 6 期)

The Readjustment of Japan 's ODA Policy and the Impacts on Its Aid to China

( 东亚问题国际会议, 2001年5月18-19日,华盛顿 )

Changes of Japan's Domestic Politics and Japan's ODA Policy toward China

(国际关系学会香港会议, 2001年7月26-28日)

《 小泉如何面对亚洲 》(《人民日报》 2001年8月17日)

《日中韩政治与安全关系的现状和未来展望》(日文,东海大学和平战略国际研究所《东北亚新形势下的日中韩合作关系》 2001年9月7日)

《冷战后日本人的对外战略论争》(载《当代日本社会思潮》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1年)

《 中日现代化的殊途与交错 》(《日本学刊》, 2001年第 5 期)

《南北峰会以来的朝鲜半岛局势》(《当代亚太》, 2001年第 10 期)

《 冷战后日本战略论争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1年第 11 期)

《韩日关系的定位、调整和近期走向》(《当代韩国》, 2001年秋季号)

Mend rocky Sino-Japanese ties now, China Daily,October,13-14,2001

《 日本安全战略面临十字路口 》(《日本学刊》 2002年第 2 期)

《 中日关系的现状与未来趋势 》( 1 万字,《国际经济评论》 2002年第 5-6 期)

《 21 世纪初中日关系的特征与课题》 ( 1 万字,《日本学刊》 2002年第 4 期)

《东北亚国际秩序的类型演变》( 1 万字,《东北亚学刊》 2002年第 3 期)

Building lasting friendship, China Daily, June 5,2002.

《新世纪的中日关系——寻求对等的伙伴关系》(日文, [ 日 ] 经济产业研究所网站, 2002年7月1日)

《‘后雁行模式'时代的中日关系》( 1 万字,《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2年第8期)

《东亚新发展模式与中日关系》(中日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2年9月7日)

《战略创新乎 战略贫困乎——评《21世纪日本外交基本战略》(《日本学刊》2003年第1期)

《战后中国的援助政策》( [ 日 ] 《东亚》 2003年第 12 期

《取决于双边政治氛围》(《国际贸易》 2004年 6 月号)

《中日“政冷经热”现象探析》(《日本学刊》, 2004年第 5 期)

《中日关系:转折期的特点和展望》 《日本研究》(2005年第2期)

《日本联合国外交的定位与演变》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第5期)

《日本政治结构的演变趋势》(《日本学刊》, 2006年第1 期)

“日本右翼分子”是什么?

日本右翼势力究竟是什么,人们还不一定完全清楚。金熙德指出,首先我们需要严格界定日本右翼的概念,狭义上讲,日本右翼是指日本街头具有黑社会性质的法人组织;广义上讲,日本右翼指的是日本政治势力中的鹰派,也就是日本保守政党中的强硬派。可以讲,日本右翼势力在战后一直处于一种时起时伏的状态,但是最近几年其势力突然变大,这倒不是指右翼分子人数上的壮大,而是指其掌握了政权。目前,以小泉为首的森喜朗派别执政,其政策一味亲美并轻视亚洲其他国家,右翼势力也从非主流派别走向了主流派别。

调查饺子的结论是什么?

中国**部物证鉴定中心副主任余新民2月28日宣布,“饺子中毒”事件是人为个案。而且,投放**发生在中国境内的可能性极小。由于这一结论与日本警方此前的调查结果不一致,日本警视厅迅速回应,媒体则形成激烈的对华舆论场。似乎“毒饺子”不是“双方调查”,而只能日本一方说了算。

日本媒体这几天纷纷发表长文表达不满。《产经新闻》2月29日刊文,称因为中国方面非协助的姿态让日中的合作调查失去了方向。《读卖新闻》3月1日发表题为“中国从查明饺子事件真相中逃脱了吗”的社论,称中国方面通过对包装袋进行检验得知**可以渗透到袋子内部。这是在强调“在日本混入也是可能的”,但这种设想不能得到大多数日本人的赞同。《每日新闻》3月1日也列出了“如此落幕的话令人无法信服”的大标题。

2月29日,右翼政客、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在记者会上公开批评中国,说“饺子事件如果不搞清楚的话,世界都不会相信中国”。这句话被《产经新闻》放在标题上时更变成了“世界都不会相信毒饺子的中国”。

个案正在影响“中国食品”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日都已表明,“天洋饺子”中毒事件是个案,但日本部分媒体的报道却依然把矛头对准了中国食品,让一个单独个案发酵成一类食品甚至所有中国食品的问题。《读卖新闻》在自己的网络版中开设了“中国制饺子问题”专辑。日本NHK电视台2月29日在晚间新闻中,连续播放了“饺子事件专题”,节目采访了在超市中购物的主妇,很多人表示不再购买中国食品。同时,主持人还介绍说,由于中国饺子事件的影响,在大约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日本产饺子皮的销售量上升了20%到30%左右。同日,日本电视台也专门讨论中国食品问题,主持人甚至提出要10年内不进口任何**食品的极端论调。

首相福田肯定中国态度积极

在日本媒体将“毒饺子”事件升级之时,日本政府高层保持了客观与冷静。日本首相福田**28日晚出面对中国方面的做法给予肯定。他认为“中国警方的记者会是为了表明,中国与日本共同合作,对事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中国方面的态度是非常积极的。中国方面也希望尽快调查原因,划清责任。”此后,福田又在第二天的国会上表示,“这个问题如果不得到解决不仅政府之间会产生对立,国民之间也会出现对立。为此,要努力解决问题。”日本外相也表示,“毒饺子”事件不会影响**主席访日。

而实际上,日本人也并不都像部分媒体所说的那么极端。作家麻生晴一郎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日本媒体报道太过分了,有点“过剩”。其实这种事件哪个**都有。他的感觉是中国人太不在意食品安全问题,而日本人又太在意了。

中方表态被日媒体误读

此次日本媒体对“毒饺子”事件密切报道,其中不乏一些右翼媒体借机炒作。中国社科院日本所研究员金熙德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毒饺子”事件本该只涉及两个层面的问题,首先是食品安全,在确定生产厂家没有质量问题之后**成为刑事案件,而不应该因为发生在不同****上升为外交事件。但一些日本媒体对“毒饺子”事件的炒作显然超越了这两个层面。日本有些媒体在两国官方尚未得出结论时**做定性报道,这种结论先行的报道方式不能让人苟同。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北亚研究室主任杨伯江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通观日本主流媒体近期对“毒饺子”事件的报道,其中存在一些对中方表态和立场的误解。首先,中国**部称“在中国混入**的可能性极小”,而一些日媒将此理解为全部否认,以为中国在下此结论之后想不了了之,所以纷纷呼吁日本政府不能**此罢了,一定要查明真相。同时,杨伯江表示,一些日本媒体也意识到“毒饺子”事件对两国都造成了伤害。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将造成“双输”局面。《日本经济新闻》说,日本人远离中国食品的倾向在扩大,而有中国网民提出要求日本道歉,两国的国民感情在恶化,这不符合双方利益。

战后日本对中国的援助

自1979年开始,日本31年对华援助近2900亿人民币,占对华援助的66.9%,是中国最大的援助国,中国从日本一共贷款了2000多亿人民币,换算成日元3万亿左右,实际中国使用是1.9万亿日元左右。

部分是无偿贷款,但大部分是有息贷款。当时日本利率已经达到1%甚至更低,而管中国要的利息是3%。90年代苏联解体后,日本跟随美国,对中国的ODA利息越要越高,而且条件设置更为苛刻。不得用于军事,无偿贷款不得用于盈利性项目,多是用于中国的日语教学,环境治理,留学贷款等。

扩展资料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的人均GDP将近1100美元,距离人均GDP3000美元的中等收入国家标准还很远。而日本停止对韩国的贷款援助是在汉城奥运会后,当时韩国人均GDP已达4830美元。所以,还是应当按客观实际妥善处理。

此外,在讨论削减及停止对华贷款时,日本国内舆论也出现过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渲染中国“扩充军备”,将政治因素掺杂进来,令原本能增进两国人民感情的经济合作变了味道。希望日本政府能够把眼光放远,让这件好事善始善终。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   日本对华贷款 善始还需善终

1979年后中国接受24个国家援助 哪个国家援助最多

1979年开始中国接受24个国家援助,其中日本是中国的最大援助国,总援助资金占所有对华援助国家资金的60%以上,而中国,也是日本对外援助中最大受援国。日本对华以有偿资金合作旧元贷款、无偿资金合作和技术合作等三种形式为主。,日本对华ODA总额约达33,000亿日元(协议额:约合1,649亿元人民币)。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是如何废除与列强的不平等条约?

明治维新之初的日本,既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又是一个落后的主权不完整的国家。这一特点使得日本在外交方面实行了一套双轨外交,“一方面是修改不平等条约,争取民族独立”[5](P354),期望能得到与西方列强平等的地位。而另一方面在与西方列强艰难的谈判过程中,日本人深深明白了一个道理:实力决定一切,只有拥有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才能取得相应的国际地位,因此“向外部拓展势力范围,进行殖民扩张,把自己变成一个强大的帝国”[5](P355)也就成为了既定目标。明治维新时期的外交就是围绕这两大任务进行的。

1871年10月8日,明治政府派遣由岩仓具视为全权大使,大久保力通、木户孝允、伊藤博文为副使的48人使节团出访欧美,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交涉修改旧幕府签定时期签定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1872年1月15日,岩仓使节团

横渡太平洋到达旧金山,2月25日抵达华盛顿。使节团就恢复关税自主权,废除领事裁判权等问题与美国进行了谈判,但由于美国提出关税自主权的归还应以日本开放内地、允许美国人自由行动等为先决条件,交涉失败。使节团离美赴欧,1872年12月25日使节团抵达英国,就改约问题探询英国意见,英国不仅拒绝了日本恢复关税自主权的要求,并提出了更为苛刻的修约方案。结果谈判也以失败而告终,由于其他西方列强态度也很强硬,并试图使日本陷入更大的灾难,因此仓岩使节团的修约目的没有达到,但其向西方表明了日本恢复独立的决心。并且这次出访使日本人“痛感国家贫弱之可悲,深知只有自身迅速富强,才有可能真正平等独立”。[6](P104)

在对外修约的同时,明治政府在国内收回了一些民族权利。如1869年明治政府在英国的支持下收回了旧幕府时期给予美国修建江户----横滨之间铁路的权利。1873年从荷兰人手中收回长崎高岛煤矿,同年公布了《日本矿业法》,规定外国人不得勘探矿山、租用矿区、不得担任经营开采、冶炼等业务的企业主或合办的参加者。1875年英法被迫撤退了横滨的驻军,1877年解雇了由日本政府付工资雇用的外籍警官,这些民族权利的收回,让日本人从滑落的深渊中开始慢慢挣扎出来。

明治政府在收回民族权利之后,就收回日本领土小笠原群岛同美国进行了交涉

关于金熙德和金熙德书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上一篇:篮球五星高中生(篮球五星高中生是什么级别)
下一篇:世界杯日本小组(世界杯 日本队)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