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李韫珩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李韫珩简历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乐天宇(1901-1984),原名天燏、天愚,宁远县舜陵镇麻池塘村人,192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9月,作为中华全国第一次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筹备会代表,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荆茂(1447-1517),宁远县桐山乡跳墩石人。他从小聪明伶俐,秉性耿直,读书刻苦,才华出众。成化十四年(1478),他中进士,封为翰林院庶吉士。成化十八年(1482),升任河南道监督御史,身为言官,放任广西按察使。
李韫珩(1877-1948)国民党将领。字抱冰,别号有环,宁远礼仕湾人。在保定军校速成班毕业后,留校任教。1920年,任长沙警备司令。1924年率部入粤,任湘军第八团团长。北伐时,升任第十三军三十八师师长。
李治安(1908-1980)国民党起义将领。原名李振森,宁远人。1928年6月毕业于黄埔军校。“淞沪抗战”任十九路军敢死队队长,负过伤。后历任国民党陆军团长、副师长、代理师长、长沙警备司令部副司令。1948年6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次年为湖南保安军第二军副军长。参加湖南和平起义。1956年安排为湖南省人委参事。
刘仁西汉舂陵孝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祖父(一说堂祖父)。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刘仁的祖父刘买受封为舂陵节侯(舂陵侯国故城在今宁远柏家坪)。刘仁出生于舂陵,元康元年(公元前65)继位。后于初元四年(公元前45)迁国于南阳(今湖北枣阳西南)。
欧冠(1890-1981)号天爵,亦号天觉。宁远梅岗小欧家人。1911年在广西陆军干部学校毕业后,任过国民党军区队长、营长,新田、桂阳县长,湘军第一师副官长兼代参谋长、团长等职。1928年为湖南省“清乡”督察员。在永州各县实行“清乡”屠杀。1929年回宁远办团防。1930年,升永州区团防指挥兼阳明县县长,全力围剿以周文为首的阳明山农民武装。
欧阳振声(1881-1931)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字笃初,号俊民,宁远人。早年入武昌文普通学堂学习,与吕大森等组织武昌科学补习所(内地最早的革命团体之一)。后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并加入同盟会。1906年至1907年,参与吴玉章主持的各省同盟会负责人关席会议。辛亥革命后为统一共和党常务干事、国会议员。《中国历代名人辞典》有传。
阙汉骞(1902-1973)国民党高级将领。别名神痂,宁远县平田阙家村人。黄埔军校第四期学员,毕业后历任少校队长、团长、旅长、副师长、师长。1943年,所在198师改为远征军,赴缅甸与日军作战三个月,升任新六军副军长。回国后任54军军长兼广州卫戍司令。日军投降后,率部在辽宁、青岛等地与共产党军队作战。
熊绣(1441-1515)字汝明,号颐庵,明道州宁远人.
杨齐贤,字子见,宁远人,南宋诗论家。庆元五年(1199)进士。颖悟博学,试制科第一,再举贤良方正,官通直郎。他的《李太白诗注》(25卷)是宋元明三代最通行的李诗笺注本,另著有《蜀枢集》和《周子年谱》。
杨宗稷(1865-1933)琴学家。字时百,宁远县清水桥人。20岁开始学习古琴。1901年,清政府管学大臣张百熙聘其为京师大学堂支应襄办。1904年,选为学部理事。1906年,调邮电部侍郎。1908年,到南京拜全国著名琴师黄勉之为师,苦学3年,琴技大进,达到心弦合一境界。
周文(1892-1934)又名学滔,宁远北乡人。他活泼好动,讲话风趣,人称周好跳。
1916年上阳明山,举起起义大旗,提出“劫富济贫”的口号,力量不断壮大。
1919年,阳明山最大一支起义军首领徐子林被捕遭杀害,周文接替徐子林的位子,成为阳阴山义军首领。
1927年6-10月,他联合陈光保部,三次攻陷宁远县城,连克临武、新田、蓝山、道县、零陵、嘉禾等七县,威镇湘南。是年10月,为镇压阳明山起义军,省政府特成立阳明县。
郑茂清,男,1945年10月出生,汉族,湖南宁远人,大学文化,197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欧进萍,男, 结构监测、控制与防灾减灾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大连理工校长、博士生导师。1959年3月出生于宁远县舜陵镇黄泥坝村,1983年武汉理工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1987年原哈尔滨建筑大学(现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1990年在原哈尔滨建筑大学力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提升教授并留校任教。
乐茂盛,男,湖南宁远人,1978年8月9日出生,举重世界冠军。1991年在全国青少年运动会上夺得48公斤级少年组冠军。1994年正式进入全省专业举重队伍,1995年,在全国城运会上夺得冠军,1997年,夺得八运会男子举重59公斤级冠军,总成绩打破了世界记录,1998年入选国家队,第13届亚运会上获男子62公斤级举重冠军。
李宏利,男,湖南宁远人,1980年12月26日出生,举重世界冠军。1998年入选国家举重队。主要成绩:1998年亚洲青年举重锦标赛77公斤级抓举/总成绩冠军,1999年第25届世界青年举重锦标赛77公斤级抓举/挺举/总成绩冠军,1999年第4届全国城运会77公斤级总成绩冠军。
李运利,女,湖南宁远人,举重世界冠军。
乐雷发(1210~1271)字声远,号雪矶,宋代特科状元。
李郃,字子玄(808~873),号西贞,下灌人,唐代湖广第一状元。
1932年6月,升任陆军第16军军长,率部在湖北、江西一带“围剿”工农红军。红军突围长征后,李任第5纵队司令,率部尾追红军1万余里,并在贵州息烽解救被围困的蒋介石。
1935年4月被授予中将军衔。
抗日战争时期,曾率部参加淞沪会战。1938年4月,在江防马当区为日军击败,被蒋介石革职退役。
1938年武汉会战时,马当要塞附近守军为李韫珩的16军,6月份,日军水路攻击不力,就改为陆路迂回进攻,而李韫珩不知为何大敌当前竟然还办了一个为期两周的“抗日军政大学”。6月24日,李韫珩还大肆铺张地办了一个隆重的结业典礼,邀请了16军各级军官和当地士绅参加。使得16军各战区缺少主官管理,日军肯定事先得到了这个情报,于是6月24日凌晨,在16军的防地东流登陆成功,然后顺利地攻下了既无准备,又无主官指挥的香山、香口等地。还好,防守马当要塞长山核心阵地的海军陆战队2大队没有派人参加结业典礼。在总队长鲍长义的指挥下,2大队顽强抵抗,打退了了波田支队的三次大规模集团冲锋。鲍长义这边打得昏天暗地,李韫珩那边结业典礼则开得隆重得很,讲完话之后又有用餐,喝得一塌糊涂。见16军暂时指望不上,鲍长义赶紧发报给在武汉的老上司谢哲刚。谢哲刚一看电报,吃惊不小,立马报告了蒋介石,同时还紧急请空军出动。蒋介石看了谢哲刚送来的电报,更是大吃一惊,马上打电话给在田家镇视察的白崇禧,让他想办法。白崇禧很快就反应过来,看了一下地图就马上打电话到彭泽的167师,要师长薛蔚英立刻率部增援长山。这边李韫珩和鲍长义通过电话后也反应过来了,这么巧也一个电话打到167师。薛蔚英一下子接到了两个不一样的命令,白崇禧命令他从公路火速驰援,李韫珩则叫他走小路。面对两个不一样的命令,薛蔚英想了很长时间,最后出于对老杂牌白副总长的鄙视,选择了听李韫珩的走小路。这边鲍长义的2大队在坚持了两天后,伤亡已经过半,而且炮弹也打光了。为了避免全军覆没,2大队不得不撤离阵地。日军占领长山阵地后,16军一度反击,但很快就失败了,连马当炮台也跟着丢了。蒋介石见自己希望能守一个月的马当竟然连一周都没守到就丢了,连夜把九战区司令长官陈诚叫过去骂了一顿。陈诚立马命令16军和49军反攻马当。日军依托马当坚固的一级国防战备工事顽强抵抗,使国军的进攻屡屡受挫、伤亡惨重,陈诚不得不命令停止进攻,退守彭泽。蒋介石对这个结果实在是太不满意了,李韫珩被撤职查办。
李韫珩音律
李、韫、珩的读音是lǐ、yùn、héng,
声调为上声、去声、阳平。
事例
2
长山战役之中,鲍长义率部英勇阻击敌军,受到了蒋介石的褒奖。
“武汉方面的嘉奖让李韫
珩无法忍受,
而其李不断接到上级的电话,
而且人物一个比一个显赫。
先是兵团司令张发奎
上将来电话,命令他火速派兵增援。未几,正在田家镇视察的副总长白崇禧亲自打来电话,
催他火速增援。
这一切令他火气直冒,心境难平。
他弄不明白,鲍长义何以一夜间就成了上
帝的宠儿,
武汉方面都惊动了。
而他苦苦追寻这么多年,
却从未有过这份荣耀。
”
《血祭大江
中日武汉会战纪实》
p171
)于是他不顾国家利益,只顾个人私怨。他将远在彭泽的
167
师
当作援兵,
电令师长薛蔚英从小路支援。
他并没有真想对鲍长义伸出援助之手,
所以并不派
遣马垱附近的部队。他让
167
师走小路的是为了更安全些,保住自己的起家之本,而且如
果
167
师还没到,长山已经失守,
167
师也可完好撤回,对武汉方面也算有了交待。而当
时白崇禧则直接电令
167
师沿大路火速支援,被夹在中间两边不是人的
167
师师长薛蔚英
左思右想,
终于选择了走小路。
当鲍长义在长山纷飞的弹雨中挣扎时,
薛蔚英上万人马却悠
然地在一个不知名的小村庄中享用热乎乎的晚餐。
最终的结局是长山失守。
然而之后的军事
法庭上,
薛蔚英却作了李韫珩的替死鬼,
罪名是驰援马垱,
借故延迟,
使军事上遭重大损失。
被处以枪决。而
19
军军长李韫珩仅仅被撤职。
以上两个事例选自武汉会战初期的马垱战役,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李韫珩对自身利益的关注显
然大于对国家利益的关注,
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中有这样的自私自利之人确实是中国军人的悲
哀,
当数万数十万普通士兵不留姓名地将自己的热血洒在祖国的河山中时,
一些高级将领却在为
了自己今后在会议席上的座次而绞尽脑汁。
失利原因三
部分汉奸出卖祖国利益,甘为敌人当起间谍。
事例
1
在长山战役中,我国空军曾多次向长江中的敌舰投弹,以减轻其受到的炮火压力,
然而每次飞机来临之前,
“敌舰火炮停止向长山阵地射击,
(转将炮口调上)
,我机一到,就
全力射击我空军,我空军只有急忙投弹后飞去。
”
(
《武汉会战原国民党将领亲历记》
p35)
而我军飞机增援的情况连阵前的指挥官之前都不知晓,敌人却能未卜先知地提前调高炮位。
影响了我空军的行动。
事例
2
从前线撤下的军官杜隆基在回忆录中写道:
“我们残部到达彭泽县流泗桥附近,将近中午,
敌机三架前来袭击彭泽县。
当时发现有一人身穿白色衣服,
在岗上喊叫。
很快一个军用仓库
被敌机炸毁,
我们很奇怪,
鲍长义总队长即派一名排长带一班人去察看。
原来高岗附近有一
个防空掩体,内藏有三名汉奸,
并备有收发机一部。这位排长气极,当即将三个汉奸打死。
”
(
《武汉会战原国民党将领亲历记》
p36)
事例
3
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在后期指挥部队撤退中,
有一次来到花园以西的陈店村,
当晚幕僚报
告从花园附近向包围圈外撤退的第
68
军失去联系。当晚他焦虑不安,既担心第
68
军的情
况,
也担心敌人的突袭。
当时他手下并没有多少护卫军,
只是司令部的工作人员和少量护卫。
到半夜,他的第六感感到危险,半夜叫醒手下,连夜向西撤退。出村后
2
小时,敌人
1000
余骑骑兵冲进了陈店村„„会发生这么巧合的事情,
我们推测多半是汉奸透露的情报。
要不
是李宗仁心血来潮,中国抗战中阵亡的最高官恐怕就非他莫属了。
失利原因四
我军装备较差,直接影响部队战斗力。
按当时各个参战将领的体会,我军一个武器优良的师(约一万人以上)
,在指挥没有错误的
情况下,只能和日军一个联队(相当于中国编制的一个团约
3000
人左右)打成平手。
(这
也能够解释为什么台儿庄等几乎是
1
:
1
的消耗战在对中国来说是一场“大捷”
)
当时中国官兵抗战热情极高,
打仗也是奋不顾身,
战斗力如此悬殊的缘故就是武器装备比不
过日军。
1
空军:日军的空军数量远远多于中国空军,当时的中国空军飞机几乎全有苏联提供。蒋介
石在一封给斯大林的信中提到:
“中国的轰炸机举国不足
10
架,
需要之急,
无可与比”
(
《血
祭大江中日武汉会战纪实》
p198
)
尽管之后中国空军在历次空战中奋不顾身,取得了一
个又一个空战大捷,
几场空战下来中国空军飞机的数量也有不小的损失,
使得之后空军飞机
的出动慎之又慎。
空军飞机数量的极端悬殊差距还是让中国空军在整个会战中对陆军的帮助
不大,
整个战局中基本上都是我军的陆军被敌人的空军来回轰炸扫射。
一次,我军飞机
“猛
攻地面上日军阵地、
坦克时,
另一侧中国陆军官兵发了疯似地跃出战壕,
欢呼喝彩,
把军帽、
水壶抛向天空。
他们像是忘记了自己身处前线,
呼啸的流弹随时都可能要了他们的命。
可他
们控制不住自己。几个月来,他们一见到飞机,本能就在驱使着他们四处躲避。他们既要防
天空,又要防地面,死神过多地环住了他们。可他们默默地忍受着,默默地倒下。
”
(
《血祭
大江中日武汉会战纪实》
p311
)由此可见我军空军虽然每次出动都是以少胜多,战过辉煌,
但由于数量太少,不能对陆军形成很大的帮助。
2
:火炮及坦克
我军火炮数量明显少于日军,
日军的师团基本上都配有炮兵联队,
相当于每个师都有一个炮
兵团。
而我军常常是一个师没有一门火炮。
炮在陆战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拿破仑曾经说过
火炮是陆军的灵魂。
而缺乏火炮的中国军队只能拿血肉之躯去对抗日军的凶猛炮火。
损失惨
重不说而且常常延误战机。在宋希濂
71
军的
36
师誓死保卫富金山的时候,军长宋希濂曾
经到前线视察,他写道:
“我们在山头上,对敌军的活动,他们的炮兵阵地,运输车队,以
及一些搭有帐篷的伤病救护所等,
都看得清清楚楚。
可惜我们没有炮兵,
如果有一个炮兵团,
或至少一个炮兵营,可以给予它以毁灭性打击。
”
(
《武汉会战原国民党将领亲历记》
p247
)
3
军舰
我国海军在武汉会战中没有什么作为,
在淞沪会战中的不多的炮舰在武汉会战中基本上都用
于自沉已封锁航道,
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敌人在空军数量远远占优的情况下,
海军得不
到保护,
如果出战马上就会被击毁炸沉。
还不如自沉封锁航道。
因而在临江的阵地上常常遭
到敌人海陆空三军联合的轰炸,使我方伤亡较为严重。
失利原因五
军法不是对每个将领都严厉,有个别包庇的情况。
事例一
广济保卫战中,第
84
军的谭连芳率手下
188
、
189
师坚守阵地,
188
师师长刘任多年来从
事军队的教育工作,
没有带兵打仗的经验,
于是他把实权交给副师长刘建常,
而副师长刘建
常也是常年在军校供职,
毫无作战经验。
于是两个纸上谈兵的将领在不明敌人状况的情形下,
贸然反攻,白白损兵折将,之后由于兵力损失过大,师队一溃千里,当
188
师的残兵逃到
84
军军部附近时,军长谭连芳才发现
188
师已经全线崩溃,贪生怕死的师长甚至都跑到了
军部后方。军长谭连芳气得连喊该杀,可惜他没有这个权力。
本该军法处置的这两人后来因为战区司令官白崇禧对乡党的偏袒而逃过一劫,
而且不久之后
反而升迁。
事例二
胡宗南在信阳一战保存实力,撤下了自己的装甲部队和炮兵,陷友军曾魁元的
124
师于不
顾,
124
师因为存在被包抄而全歼的危险,
在坚决抵抗了数日之后撤出了战场。
事后蒋介石
在军事会议上逐个追查责任,
在追查这场战役的责任之时,
竟然把责任全推给了曾魁元师长,
险些将他军法处置,
最后在别人的再三担保下才以记大过两次处理。
而蒋介石的老乡兼黄埔
嫡系胡宗南安然无事。
分析:
蒋介石对嫡系的偏袒使他得了江山,
又失了江山。
国民党为了申明军法枪决了不少临
阵畏缩的将领,然而总是有一些嫡系能够逍遥法外。蒋介石家事重于国事,私心重于公心,
当年派系争斗时的小手段小聪明固然让他成为了中国政权的执牛耳者,
然而他缺乏领袖的伟
岸胸襟,只知爱护自己的嫡系,不像毛泽东,能把天下人变为自己的嫡系。
失利原因六
党内派系山头现象严重,如非本派军队,常常指挥不动
国民党内的派系山头现象十分严重,
常常是本地将领才能调的动本地的部队。
川军出川参战,
将领刘湘因水土不符而去世,蒋介石指派将领去指挥(当然也有蒋介石的私心在里面)
,川
军不干,最后还是调四川的将领指挥才罢。
甚至抗日名将薛岳也未能免俗,会战前几经调
动,把家乡的部队调归自己手下。
而如果不是一个派系的,常常很难指挥的动,如战区司
令长官李宗仁对所管的集团军司令胡宗南下令固守信阳,然而胡宗南不听命令,也不上报,
擅自挥军撤退。
薛岳的万家岭大捷和之前的金官桥包围战中,
当要使用俞济时的
74
军
(嫡
系部队)时也是被百般阻挠,最后搬出军法才吓得俞济时听命。
这样的现象无疑使全军出现了很多的麻烦和不和谐。
失利原因七
战前统筹稍有不当
部分军队往返调动多次,
致使士气低落,
士兵疲乏,加之以疾病流行,
使得有些部队还未开
战,已经被调跨了。
实例
第
55
军的曹福林军,
“由江南调江北,未及一旬又调江南,中途又折江北,如此调动,使
部队徒劳往返,疲于奔命。
”
(
《血祭大江中日武汉会战纪实》
p327)
失利原因八
部分指挥官对敌我实力评估不当
实例:
当李宗仁因病修养时,第五战区司令的事务由白崇禧负责,他也曾经准备要打一
场漂亮的围歼战。
8
月
26
日起,白崇禧率部在中路的太湖潜山等地发动反击,将中路孤军
深入的稻叶师团(第
6
师团)包围起来,然而最后却被突围,反而连之前的阵地都险些保
不住。我认为这是缺乏对自己实力认识而造成的失败。
万家岭大捷中,
薛岳指挥
10
多万人包围
106
师团的
1
万多人,
而且
106
师团之前也多经消
耗,
这才取得了万家岭大捷。
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中国的一个精锐之师
(约
1
万多人)
,
在战术指挥没有错误的情况下,才能挡住日军一个联队(兵力约一团
3000
左右)的进攻。
(事实上也只有少数的如宋希濂的
36
师才能挡住)
而白崇禧包围的稻叶师团人数有三万多,
要想吃掉这只部队绝非易事。
而且当时不得已又调
用了上文提到的第
55
军(已经被调来调去调得疲惫不堪了)
。这样的疲惫之师怎能作战。
虽然说战机稍纵即逝,
然而机会只给又准备的人,
比如薛岳,
在之前与蒋介石撤军整补的命
令唱反调,
留下了嫡系的精锐部队,
扣留了整补军的一个师,
又把附近打游击的生力军调来
才完成了几乎是
1
:
1
消耗的万家岭战役。
可见白崇禧反击的失利是由于他对敌对我认识的不足。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对自己的实
力和敌人的实力不能做出正确判断
(虽然判断结果是令人沮丧的)
的人,
是不能取得胜利的。
失利原因九
国力差距
中日的在国力上有不小差距,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写到:
“日本的军力,经济力政治组
织力在东方是一等的,
在世界也是五六个帝国主义国家中的一个。
„„中国依然是一个弱国,
我国在军力、经济力、政治力各方面都显得不如敌人。我国工业生产始终处于较低水平,现
代工业仅有萌芽,基本属于农业国,
只能生产步枪、小口径火炮等轻型武器,根本无力建设
和发展国防。
”
“日本自从明治维新之后,
国力增长迅速,
工业逐渐发达,
技术水平提升很快,
战前钢产量已达
640
万吨,
生铁
309
万吨。
”
而中国年产钢不足千吨,
生铁不足
10
吨。
”
(
《武
汉会战保卫大武汉》
p181
)
空军方面:当时中国的没有自主生产飞机的能力,全靠从苏联进口。最多时也不过百余架,
而日军的空军则有上千架,
因此尽管我军飞行员英勇作战,
奋不顾身,
然而少量的消耗就会
使本已很少的中国空军雪上加霜。失去制空权和对陆军海军的支援能力。
海军方面:
“任何一个有海岸线的国家的国力大小,总是以海军的吨位来判断的。当日本的
航空母舰出现在中国海域乃至内河,总吨位达
150
万的时候,中国的海军才有
6
万吨左右,
为其
1
:
25
,而战斗力对比,仅只其
1
:
100
”
(
《长河落日中日武汉会战纪实》
p350
)
失利原因十
战前的几年国民党当局在大敌压境外敌虎视眈眈的情形下,竟然声称“攘外必先安内”
,致
使大量国力耗费在内战上,
军费开支巨大债务负担沉重,
人民民不聊生,
国内经济难以得到
恢复和发展。
李韫珩(1877年—1948年),国民党中将。字抱冰,别号有环,湖南省宁远县礼仕湾乡坝子头村人。在保定军校速成班毕业后,留校任教。1920年,任长沙警备司令。1924年率部入粤,任湘军第8团团长。北伐时,升任第13军38师师长。1929年,在洪桥(今祁东)击溃张发奎的部队。此后,又为蒋介石收回济南,并破冯玉祥主力于归德,受到蒋介石嘉奖。 李韫珩幼年丧父,家道清贫。母亲见他秉性聪慧,就送他入私塾读书。成年后,他目睹国势衰微,矢志报国而投考保定军校速成班。毕业后,因成绩优异,性格诚恳,务求实际,获留校任教。他回乡省亲期间,应零陵镇守使刘建藩之请,任参谋长。受命后,积极支持刘建藩脱离北洋政府,拥护孙中山,在湖南最先举起护法义旗。他在战争中,常以迂回战术取胜。黄土岭之役尤为神奇惊人,从此名闻遐迩,誉满三湘。1920年,在驱逐张敬尧的长沙战役中,他亲率卫队数十人,率先攻入城中,旋任长沙警备司令。三湘人士,都视他为名将。
编制表可以么。
装备之类不用列,白匪占绝对优势。
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反围剿战争
国共内战的一部分
日期: 1930年11月-1931年1月
地点: 江西
结果: 红军胜利
参战方
国民革命军 工农红军
指挥官
蒋中正
鲁涤平
张辉瓒 毛泽东
朱德
兵力
100,000人 40,000人
伤亡
9,000人 阵亡, 6,000人 被俘 ?
背景
1930年10月,中原大战以蒋中正一方的基本胜利而告终。此后,蒋中正领导的国民政府得以逐渐将主要兵力集中,用以对逐渐壮大的中国共产党武装发动围剿。
双方参战部队
10月,江西省政府主席兼国民革命军第九路军司令鲁涤平出任围剿军总司令,张辉瓒任总指挥,集中十一个师及三个旅约10万人向位于赣南的中央苏区发起进攻,参与各部由张辉瓒第18师、许克祥第24师、路孝忱新编第13师(以上第一纵队)、谭道源第50师、周志群新编第14旅(以上第二纵队)、罗霖第77师、公秉藩新编第5师(以上第三纵队)以及毛炳文第9师、蔡廷锴第60师、戴戟第61师、刘和鼎第56师、张贞第49师、马昆第12师第34旅、刘夷独立第32旅等侧翼配合部队组成,第一纵队担任主攻。
中共方面主要由红一方面军应战,此时红一方面军下辖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全军约4万人,部署于靖江至分宜的袁水两岸。
经过
前期双方的行动
11月1日,红军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主动放弃大部分苏区,而计划在赣江东岸同国民革命军展开决战。因此,11月5日,除留下黄公略率领红三军在赣江西岸监视敌军之外,毛泽东、朱德率领红一军团的红四军、红十二军、红二十军和红三军团全军渡过赣江,驻扎于新淦、吉水、永丰、安乐、宜黄、崇仁地区,做出向临川进逼姿态。
11月7日,鲁涤平下属第一纵队前进至袁水两岸,发现红军已转移,遂饬令第一纵队和第二纵队尾追红军东渡赣江,第三纵队沿赣江西岸搠流而上。红军于是再次转移,除留下红二十军保卫江西省委、迟滞敌军行动外,其余主力于12月1日转移到黄陂一带。11月18日,国民政府军队再次在赣江东岸扑空,因无法寻找到红军主力,改为就地巩固战果。
12月,国民革命军十九路军第60师、第61师各部自武汉赶赴江西,第56师和第49师也从福建方面形成了对中央苏区的包围,但同时也分散了自身兵力,且由于围剿各军来自不同派系,无法形成高效的合击态势。
有鉴于此,毛泽东决定派出红十二军第三十五师赴兴国东北诱使敌军西进,其余主力准备转入反攻。
决战龙岗
参见龙冈战斗、东韶战斗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毛泽东,1931年春
12月12日,红二十军发动富田事变,宣布不再服从红一方面军指挥。张辉瓒得知此事后认为有机可乘,加之误认为红军的诱敌部队为红军主力,遂于12月16日下令各军向中央苏区实施向心攻击,并亲率18师进攻富田。至12月25日,围剿军进占万安、泰和、东固、源头、广昌、建宁一线,东西相距八百里,其中18师和50师形成了突出部。
红一方面军决定攻击距离其集结地最近的第50师,两度派遣部队诱之,但50师没有中计,仍坚守源头城。此时,红一方面军获悉张辉瓒率18师师部和两个旅离开了东固,向龙冈前进,立即决定转而攻击18师。
12月30日,张辉瓒所部2个旅9000余人中伏,被红三军、红四军和红三军团包围于龙岗,突围未果,当晚被全歼,张辉瓒被俘。50师闻讯立即东撤,在撤军过程中于东韶被红军追上打垮。国民革命军其余各部随之撤退,第一次反围剿战争结束。
后果
国民政府经此一战后认识到了红军已成气候,无法单凭一省之力消灭,遂在此后的4年多又组织了四次围剿战争,终于于1935年底将红军击败,迫使其长征,收复了红军占领的赣南、闽西等地。
而共产党方面经此一役士气大振,树立起了与国民政府武装对抗的信心。毛泽东也由于此一胜利,巩固了因富田事变而遭到动摇的声望,更加确立了对红一方面军的绝对领导。
二、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反围剿战争
国共内战的一部分
日期: 1931年4月1日-5月31日
地点: 江西南部
结果: 红军胜利
参战方
国民革命军 工农红军
指挥官
何应钦 毛泽东
朱德
兵力
200,000人 30,000+人
伤亡
30,000人 ?
背景及双方参战部队
1931年3月,在对中央苏区进行的第一次围剿失败之后,蒋中正任命何应钦为南昌行营主任,主持对中央红军的围剿,并调集五路军和二十六路军,连同尚留在战区的六路军和十九路军,共18个师和3个旅20万人,对中央苏区进行“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围剿。
国民革命军参战部队如下:
五路军由王金钰任总指挥,辖上官云相第47师、公秉藩第28师、郭华宗第43师、郝梦龄第54师、罗霖第77师;
六路军由朱绍良任总指挥,辖胡祖玉第5师、毛炳文第8师、许克祥第24师、路孝忱新编第13师;
十九路军由蔡廷锴代总指挥,辖蔡廷锴第60师、戴戟第61师及马昆第12师第34旅;
二十六路军由孙连仲任总指挥,辖孙连仲第25师、高树勋第27师、关树人骑1师,
此外还包括配合作战的张贞第49师、韩德勤第52师、刘和鼎第56师、香翰屏第62师、周志群新编第14旅、卢兴邦独立第32旅。以及归六路军指挥的三个航空队。
3月17日,红一方面军开始备战,实施坚壁清野,主力转移至宁都、瑞金地区。此时的红军主力未及休整和补充,全员仅3万余人。
经过
双方前期的行动
4月1日,国民革命军开始行动,各路每日仅行进不到10公里,以防红军的穿插迂回。4月23日,进到江背洞、龙冈、富田、水南、严坊、招携、界上、横石、广昌一线,并对占领区实施大规模破坏,以毁灭红军的经济基础。
面对这一形势,4月17日,担任中央苏区最高领导机构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的项英,在苏区中央局第一次会议中提议中央红军应该远走四川,并得到了王明派出的“三人代表团”(任弼时、王稼祥、顾作霖)的支持,而毛泽东、朱德、叶剑英、谭震林等人则认为应该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寻机击败敌人。双方一度争执不下。次日,毛泽东请来红军各部队领导20余人出席会议,迫使项英采纳其观点,决定以五路军为目标,对围剿军实施横扫。
会后,红军主力转移至东固一带休整,寻机出击。为寻找机会,红军主力冒着被发现合围的危险,在此地区待机二十五天。
双方的决战
主条目:第二次东固战斗和广昌战斗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毛泽东,1931年夏
5月10日,在巩固了占领区后,国民革命军各部再次出发,深入中央苏区腹地。5月13日,五路军第28师和第47师一个旅,离开富田向东固推进,5月15日,朱德和毛泽东作出部署,命令红三军团和红三十五军为左路、红三军(缺红七师)为中路、红四军(加强了红六十四师)、红十二军(缺红三十五师)为右路分割包围此路部队,并且命令红七师和红三十五师阻击十九路军,其余可能出现的援军,由地方武装负责迟滞。
5月16日,第28师和第47师一个旅在中洞遭到红军中路军和右路军的突然袭击,很快溃散。当夜,红军左路军攻占富田,红十二军开始进攻第43师,该师连夜逃走。5月19日,追击的红军部队在白沙追上第43师以及中洞残军,将其击溃,红十二军于当日乘胜进攻第54师,该师与白沙残军逃往永丰,十九路军因战情不明,亦于同日撤回赣州。
5月21日,红军前锋在追击过程中接触第27师81旅,旋即展开进攻,将该旅大部歼灭。当晚,在取得一系列胜利之后,项英决定将军事指挥权完全交给以毛泽东为首的红一方面军总前委。5月27日,红军攻占广昌,歼灭第5师4个团,击毙其师长胡祖玉。5月31日,红军主力攻占建宁,歼灭第56师3个团。
至此,第二次反围剿战争以红军的完全胜利告终,据红军战报,国民革命军在战斗中损失超过3万人。
后果
此次战争的胜利,使得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扩大了中央苏区的范围,其势力从江西南部伸展入福建西部。毛泽东也又一次证实了自己的军事才能,更加稳固了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在此次战争失败后,蒋中正认识到无法依靠其他派系的武装消灭中国共产党部队,加之各地军阀反对中央政府的敌对行动渐渐平息,蒋中正开始抽调其最精锐的嫡系部队开赴剿共战场。
三、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反围剿战争
国共内战的一部分
日期: 1931年7月 - 9月
地点: 江西
结果: 红军胜利
参战方
国民革命军 工农红军
指挥官
蒋中正 毛泽东
朱德
兵力
300,000人 30,000+人
伤亡
30,000人 ?
背景及双方参战部队
1931年6月21日,在对中央苏区进行的第二次围剿失败之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自任为南昌行营主任,主持对共产党中央红军的围剿,并调集大批黄埔军校毕业,对蒋忠诚的嫡系部队,组成两个集团军,23个师和3个旅30万人,对中央苏区进行“长驱直入”的围剿。
国民革命军参战部队如下:
左路集团军由何应钦任总指挥,辖赵观涛第6师、罗卓英第11师、陈诚第14师、周浑元第5师、毛炳文第8师、许克祥第24师、蒋鼎文第9师,负责寻找红军主力决战;
右路集团军由陈铭枢任总指挥,辖蔡廷锴第60师、戴戟第61师、韩德勤第52师、孙连仲第25师、高树勋第27师、上官云相第47师、郝梦龄第54师,负责就地清剿苏区;
总预备队:卫立煌第10师、李延年攻城旅、李韫珩第53师
此外还包括侧翼策应的李云杰第23师、路孝忱第79师、关树人骑1师、公秉藩第28师、罗霖第77师、张贞第49师、刘和鼎第56师和马昆第12师第34旅、周志群新编第14旅等,以及五个航空队。
7月10日,红一方面军开始备战,实施坚壁清野,除诱敌的红九师和红十二师外,其余主力经过大范围转移,绕道福建西部,转移至兴国西北的高兴圩地区。28日,红一方面军集结完成,全员仅3万人。
经过
双方前期的行动
7月1日,国民革命军开始行动,但是苦寻20余日后,无法发现红军主力。7月底。国民革命军突然发现红军主力已绕道开往兴国,蒋介石判断红军的目标是西渡赣江,于是命令各部压缩红军活动空间,意图将其主力困在赣江东岸加以歼灭。
毛泽东、朱德的初期计划是寻机从富田突破包围圈,将深入中央苏区的敌方主力部队置之不理,而扫荡其后方留守部队,待到其主力回师援助的时候,寻找战机歼灭其孤立部队。但是,当红军向富田前进之时,被国民革命军发现,11、14两师抢先占领富田,将红军主力堵截在富田以南。
此时,面对蜂拥而来的敌军,毛泽东立即决定改变战略,以地方部队红三十五军伪装主力准备强渡赣江,主力部队于8月4日抢在国民革命军左、右集团军合围之前,在双方部队中仅有的40里缝隙地带偷越北上,转移到莲塘地区。
双方的决战
参见莲塘黄陂战斗、高兴圩战斗、老营盘战斗、方石岭战斗
8月7日,红军主力在莲塘歼灭第47师一个旅,随即在良村歼第54师大部。8月11日,在黄陂歼灭第8师约四个团。此时,国民革命军方才发现赣江边的已经不是红军主力,迅速回师北上。
在这种情况下,红军再次派出诱敌部队红十二军向乐安前进,主力则返回兴国休整。8月下旬,当国民革命军发现红十二军并非红军主力,再度回师兴国时,已是强弩之末。9月,唐生智联合桂系、陈济棠、石友三等人,拥戴汪精卫在广州设立“国民政府”,向衡阳进军。国民政府不得不命令国民革命军撤出战场,准备转入平叛。红军于是迅速展开反攻,9月7日,红三军在老营盘歼灭第9师一个旅,9月8日,红军主力在高兴圩遭到十九路军的激烈抵抗,被迫撤退,9月15日,转而在方石岭全歼第52师及第9师残部。
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蒋介石不得不返回南京,至此,第三次反围剿战争以红军的胜利告终。
后果
此次战争的胜利,使得中国共产党得以将中央苏区的江西部分和福建部分连成一片,其势力达到21个县,人口250万人。但是,随着军事压力的消失,王明、博古等留苏派和毛泽东等本土派的矛盾开始显现,双方开始了激烈的权力争夺。
同时,由于蒋介石嫡系部队长久被牵扯在江西前线,国民革命军中各派系的矛盾开始呈现,汪精卫广州国民政府的成立,以及当年12月的宁都暴动都是各派系矛盾的体现。随着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国民政府无法继续全力剿共。
由于双方内部矛盾的上升,大规模军事行动停止了约1年的时间。
背景及双方参战部队
1931年6月21日,在对中央苏区进行的第二次围剿失败之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自任为南昌行营主任,主持对共产党中央红军的围剿,并调集大批黄埔军校毕业,对蒋忠诚的嫡系部队,组成两个集团军,23个师和3个旅30万人,对中央苏区进行“长驱直入”的围剿。
国民革命军参战部队如下:
左路集团军由何应钦任总指挥,辖赵观涛第6师、罗卓英第11师、陈诚第14师、周浑元第5师、毛炳文第8师、许克祥第24师、蒋鼎文第9师,负责寻找红军主力决战;
右路集团军由陈铭枢任总指挥,辖蔡廷锴第60师、戴戟第61师、韩德勤第52师、孙连仲第25师、高树勋第27师、上官云相第47师、郝梦龄第54师,负责就地清剿苏区;
总预备队:卫立煌第10师、李延年攻城旅、李韫珩第53师
此外还包括侧翼策应的李云杰第23师、路孝忱第79师、关树人骑1师、公秉藩第28师、罗霖第77师、张贞第49师、刘和鼎第56师和马昆第12师第34旅、周志群新编第14旅等,以及五个航空队。
7月10日,红一方面军开始备战,实施坚壁清野,除诱敌的红九师和红十二师外,其余主力经过大范围转移,绕道福建西部,转移至兴国西北的高兴圩地区。28日,红一方面军集结完成,全员仅3万人。
经过
双方前期的行动
7月1日,国民革命军开始行动,但是苦寻20余日后,无法发现红军主力。7月底。国民革命军突然发现红军主力已绕道开往兴国,蒋介石判断红军的目标是西渡赣江,于是命令各部压缩红军活动空间,意图将其主力困在赣江东岸加以歼灭。
毛泽东、朱德的初期计划是寻机从富田突破包围圈,将深入中央苏区的敌方主力部队置之不理,而扫荡其后方留守部队,待到其主力回师援助的时候,寻找战机歼灭其孤立部队。但是,当红军向富田前进之时,被国民革命军发现,11、14两师抢先占领富田,将红军主力堵截在富田以南。
此时,面对蜂拥而来的敌军,毛泽东立即决定改变战略,以地方部队红三十五军伪装主力准备强渡赣江,主力部队于8月4日抢在国民革命军左、右集团军合围之前,在双方部队中仅有的40里缝隙地带偷越北上,转移到莲塘地区。
双方的决战
参见莲塘黄陂战斗、高兴圩战斗、老营盘战斗、方石岭战斗
8月7日,红军主力在莲塘歼灭第47师一个旅,随即在良村歼第54师大部。8月11日,在黄陂歼灭第8师约四个团。此时,国民革命军方才发现赣江边的已经不是红军主力,迅速回师北上。
在这种情况下,红军再次派出诱敌部队红十二军向乐安前进,主力则返回兴国休整。8月下旬,当国民革命军发现红十二军并非红军主力,再度回师兴国时,已是强弩之末。9月,唐生智联合桂系、陈济棠、石友三等人,拥戴汪精卫在广州设立“国民政府”,向衡阳进军。国民政府不得不命令国民革命军撤出战场,准备转入平叛。红军于是迅速展开反攻,9月7日,红三军在老营盘歼灭第9师一个旅,9月8日,红军主力在高兴圩遭到十九路军的激烈抵抗,被迫撤退,9月15日,转而在方石岭全歼第52师及第9师残部。
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蒋介石不得不返回南京,至此,第三次反围剿战争以红军的胜利告终。
后果
此次战争的胜利,使得中国共产党得以将中央苏区的江西部分和福建部分连成一片,其势力达到21个县,人口250万人。但是,随着军事压力的消失,王明、博古等留苏派和毛泽东等本土派的矛盾开始显现,双方开始了激烈的权力争夺。
同时,由于蒋介石嫡系部队长久被牵扯在江西前线,国民革命军中各派系的矛盾开始呈现,汪精卫广州国民政府的成立,以及当年12月的宁都暴动都是各派系矛盾的体现。随着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国民政府无法继续全力剿共。
由于双方内部矛盾的上升,大规模军事行动停止了约1年的时间。
待续
李韫珩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李韫珩简历、李韫珩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